在灌河:被套牢的苏北村庄,被放大的化工致富
“那些先富起来的佼佼者,是早期‘化工改变命运’最具说服力的成功样本。”
发自:江苏连云港
责任编辑:吴筱羽
(本文首发于2019年4月4日《南方周末》)
过去十几年,董沟村就这样夹在两片园区中间,两岸工厂从无到有,从开到停,村民进城又返乡,灌河水由清变浊,河口伪虎鲸去了又回。
“那些先富起来的佼佼者,是早期‘化工改变命运’最具说服力的成功样本。”
72岁的江苏连云港董沟村农民刘成生放下喷洒农药机,走向几棵未开花的桃树。他弯腰捡起一颗桃核,比划了一下大小,“几年前这核比现在大多了”。
一声叹息,紧接着是沉默。这片原本肥沃的农田上,刘成生记忆中那个绿水环绕、桃花盛开的画面至今没再出现。
刘成生念过私塾,颇有点文化,在这儿生活了一辈子。村民见到他,都敬称一句“老先生”。
他所在的堆沟港镇属连云港灌南县辖下,离县城如此之远,即使开车也要一小时。心理上的距离更远,堆沟港人身上常带着一种特殊的刺鼻气味,到了县城,还没走到人前,远远就能听到一句,“堆沟来的”。
灌河两岸,黄海之滨。十余年来,化工厂鱼鳞般密密生长在这里。堆沟港镇,就在这片鱼鳞之中。
2019年3月27日,从县城去往村庄的公路上很容易就会注意到,两旁的桃花渐渐散乱,树叶愈发稀疏。
这不仅是提醒人们进入了“化工城”,还揭示了另一个信号,那里的环境确实存在危机。这种危机长期被忽视,直到近两年方有好转。
被忽视的还有安全。3月21日,灌河对岸的盐城陈家港一串巨响,冲击波震垮了门窗、房屋,以及人们的安全感。
然而,当人们终于从快速扩张的化工业带来的发展中幡然醒悟,决意“不要污染的GDP”,却发现做起来也殊为不易。
招商引资内有乾坤
刘成生逐河而去,穿过一片灌木和枯树,翻过一条一米来高的荒田埂,视野豁然开朗。灌河在眼前一路向东,灌入黄海。他停住脚步,指着对岸,那里是位于陈家港的江苏响水生态化工园,“3·21”爆炸事故发生地。
身后不到两公里,则是连云港化工产业园。
过去十几年,董沟村就这样夹在两片园区中间,两岸工厂从无到有,从开到停,村民进城又返乡,灌河水由清变浊,河口伪虎鲸去了又回。
村民王同的家在董沟村靠灌河的一处沟里,十几年前残破得摇摇欲坠,灶房屋檐老往锅里掉灰。全家四口人守着几亩土地艰难度日。
“饥肠辘辘是常有的事,”王同回忆,“家里没钱供我读书,早早就下地干活。”那个年代,身处江苏发展洼地的苏北农民,最羡慕去苏南打工的人。这意味着更多的收入。
很快,王同的艳羡成真。21世纪头十年,苏南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不得不强力治污。化工厂或关闭或迁往外地,苏北成了一个主要的转移点。从2003年起不到五年时间,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临海14县快速引进化工业,将之作为发展经济的优先选项。
这波转移潮中,灌河两岸地区接收了不少企业,其中包括江苏江阴周庄镇倪家巷村的一家化工厂。这就是“3·21”爆炸事故中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厂不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