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网飞、亚马逊,那仿佛螳臂当车

网飞非但没有遭到成功封杀,还勇夺15项奥斯卡提名。在多屏融合的时代,传统电影业固步自封,显然失去了创新的勇气和活力。和网飞表现在伯仲之间的亚马逊,也削尖脑袋想加入美国电影协会。

责任编辑:宋宇

当地时间2019年2月24日,阿方索·卡隆凭借《罗马》获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 (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4月4日《南方周末》)

网飞非但没有遭到成功封杀,还勇夺15项奥斯卡提名。在多屏融合的时代,传统电影业固步自封,显然失去了创新的勇气和活力。和网飞表现在伯仲之间的亚马逊,也削尖脑袋想加入美国电影协会。

2019年3月20日,迪士尼正式收购21世纪福克斯,总额713亿美元。这是好莱坞史上最大的并购之一,谈判长达15个月,殊为艰难。成立近百年的美国电影协会面临着更复杂的局面,牵涉着利益分配,互联网冲击。

为了应对“反好莱坞运动”,美国电影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于1921年成立,它就是美国电影协会的前身。“反好莱坞运动”直接攻击各种丑闻,间接目标则是好莱坞当时渐成的包租模式,即用一部大片拖动一些中小成本电影的租售。为控制明星的产业能量,各大制片厂都和明星签订长期合同,倘若拍片量不够,雇用明星的固定成本就无法转移。当时电影拍摄多为室内布景,拍摄大片搭建的布景随便改一改,就可以给中小成本者使用,多拍片也能节约成本。

为保住这种非常重要的盈利模式,好莱坞大制片厂联合成立协会,试图以此平息公众怒火。但协会里不见院线身影,当时的院线为摆脱制片厂的片源控制,自行结盟拍摄电影。

该协会显著的工作是推出《海斯法典》,这部法典的基础是各种管理策略失败,有集大成的意味,成型较晚,1930年通过,四年后才生效。好莱坞影像的表达空间直接受到极大限制,主要制片厂拍出来的电影都像成人童话。

《海斯法典》安抚了反电影力量,又保护了包租制度,以及渐进形成和巩固的垂直垄断体系,即制片业、发行和放映几个不同产业部门由少数几家制片厂控制。三个环节均有控制力的制片厂包括派拉蒙、米高梅、华纳兄弟、雷电华和20世纪福克斯,只控制制片和发行的包括联艺、哥伦比亚和环球,分别被细分成“五大”和“三小”。

八大制片厂的老板基本上都是犹太人,容易达成协议,但它们的内部竞争也非常激烈。华纳濒临破产之际引入破坏式创新,于1927年推出了世界上首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雷电华本身,就因西屋电器公司推行自己研发的声音系统而成立。

“八大”处于黄金时代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迪士尼只是不入流的独立制片公司,地位还不如今天的狮门影业。1920年代创设之后,迪士尼一直致力于动画片制作,“八大”根本就不屑于涉足。谁能想到,动画片成为21世纪家庭电影、特许授权经营和主题公园的火车头,迪士尼成了“老大哥”。

“五大”剥离院线“八大”禁止包租

1945年,美国电影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更名为美国电影协会。“二战”后海外市场越来越重要,更名的部分原因是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