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力推“4+X”扶贫模式 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现在收入稳定,家里的房子也修得很舒服,日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日前,在首届“南粤慈善盛典”上,获颁“年度脱贫奋进人”的广东英德连樟村村民陆奕和满是笑颜。此前,他是村里典型的深度贫困户,老父年迈,妻子生病,三个孩子上学,一家老小全靠陆奕和种麻竹笋的微薄收入。
2017年底,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碧桂园集团开始整县帮扶英德78条贫困村。在连樟村,碧桂园设产业发展基金帮当地发展特色产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此外,碧桂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举措,帮陆奕和家加盖了一层楼,还承包流转了麻竹笋山给陆奕和等贫困户管理,让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2018年起,碧桂园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把扶贫上升到主业高度,将英德整县帮扶模式推广到甘肃东乡族自治县、江西兴国县等8省区13县,探索推进 “4+X”扶贫模式。本次“南粤慈善盛典”上,碧桂园因其在扶贫领域的探索获颁“年度公益领军企业”。
寻找“老村长” 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12月的冬日里,63岁的周敬坤仍冒着严寒,带着碧桂园扶贫工作队去为贫困户送过冬物资。周敬坤曾是河南虞城县张庄村的两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还连续三年被选为乡人大代表,在村里也颇有威望。周敬坤的到访,让贫困户老解有些惊讶。
原来为了激发贫困户脱贫斗志,主动勤劳致富,碧桂园以党建为抓手,在帮扶县建立一线扶贫党支部,并按照“言传身教、鼓足干劲、树立志气”的思路寻找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村长”,助力深度贫困户思想脱贫。已有21年党龄的周敬坤成为张庄村“老村长”的不二人选。
上岗后的周敬坤立即开展工作,带领扶贫小组成员开展深度贫困户入户调查。村里无配偶无子女的贫困户王贵中一直怀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思想,脱贫意愿低,觉得“工作太累,会不适应”。了解到这一情况,周敬坤请村里在碧桂园苗木基地打工的村民去说服王贵中。
看到大家平时上班有说有笑,王贵中也逐渐被带动起来。如今,他每天六点多起来吃完饭,就赶往1公里之外苗木基地上班,工作轻松,每月还能拿到2400元工资,比以前种庄稼强多了。
如今,碧桂园在帮扶县寻找了140多位像周敬坤这样的“老村长”参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
在广东英德鱼咀村,碧桂园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助力打造“鱼咀古城”美丽乡村文旅项目,“老村长”廖志其带头成立鱼咀村民理事会,全面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决策。在修建当地特色毛石墙建筑工程中,他聘请当地老一辈工匠指导,组建毛石墙砌筑队伍,让“古城项目”得以保留古香古色。
中国乡村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古色资源”、“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依托一线扶贫党支部,碧桂园目前已在结对帮扶的陕西耀州、广西百色、江西兴国、湖南平江、河北平山、广东英德开发了5条红色旅游专线,让革命老区的贫困户能够通过红色旅游实现增收,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房前屋后种苗木 “庭院经济”助脱贫
在一些有条件的帮扶县,碧桂园帮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发展产业。按照“借本你种,卖了换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资金运转模式,碧桂园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贫困户通过土地出租、入股、农场务工等多种形式增收。
同时,发动贫困户利用自家庭院种植小型苗木或时花,由碧桂园提供种苗,贫困户进行日常管理,成苗后再由碧桂园收购,既能美化乡村环境,又能让贫困户在家里就能挣钱。
湖南平江县泊头村贫困户叶树仁是村委支部委员,本就工资微薄,加之父母先后被确诊癌症,年幼的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中负债二三十万。碧桂园苗木扶贫项目落地泊头村后,叶树仁妻子成为苗木基地的一名工人,一边可以照料家庭,一边还有稳定的就业,勤劳肯干的夫妻俩还在房前屋后开展苗木“庭院经济”。
碧桂园还为叶树仁家提供了2万元健康扶贫资助金,并将其孩子列为健康扶贫资助对象。“我母亲生病后,总想着家里为她花光了积蓄,以前还有过轻生的想法,还好有政府的帮助和企业的帮扶,她现在心里宽慰了不少,我们也对生活有了盼头。”叶树仁说。
此外,碧桂园还深入挖掘帮扶县潜在的特色资源,推动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增强贫困村“造血”能力。例如,河南虞城县的芍药产业、陕西宁陕的中蜂产业、江西兴国的灰鹅产业等。
在江西兴国县北胜村,碧桂园与当地专业合作社签署协议,发展竹鼠养殖扶贫项目,碧桂园出资建设一期700平方米标准化养殖厂房,并提供种苗垫资借款,预计2019年可带动村里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
产销对接消费扶贫 打通城乡资源互动
针对帮扶县产出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碧桂园以旗下新零售品牌“凤凰优选”众多门店为平台,推动各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将需求转换为订单。在对口帮扶的9省区14县布局200多个扶贫分店,并在全国数百家门店开设扶贫专柜,引进了大批扶贫产品。
与此同时,碧桂园创立了扶贫自由品牌“碧乡”,帮助贫困户打造农产品品类全产业链,对缺乏品牌的优质农产品进行推动,通过碧乡电商、扶贫专柜、展会等渠道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
如今,碧乡平台有来自陕西宁陕、蓝田的菌菇、蜂蜜,来自安徽舒城的小兰花,来自广东英德的英红一号、麻竹笋等特色扶贫产品。据了解,目前累计销售扶贫产品超2000万元,惠及贫困人口近40000人。
当前,碧桂园已有20万员工,周边有大量的战略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商业联盟等,还有众多的社区和社群。因而,碧桂园计划搭建公益理念共同体,凝结更大的合力助推精准脱贫攻坚战,让所有参与公益的人助人自助。
2018年“双十一”期间,碧桂园启动“消费扶贫月”活动,动员集团员工、社区椰树、合作伙伴和社会爱心人士购买贫困地区优质产品。最终,碧桂园帮扶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卖出东乡羊1万多只,精准链接贫困人口近2万人。
发展产业的同时,碧桂园帮扶也从长远考虑贫困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指导下,帮助贫困村规划整治、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
在英德鱼咀村,古城文旅项目一期已改造完成,碧桂园扶贫团队与当地村民一起建设了集花海梯田、观光体验菜园、民宿、书吧为一体的多业态田园综合小镇。曾经的“空心村”焕发新活力,不仅吸纳了村中劳动力,更引来不少城里人前来休闲观光,旅游扶贫渐成气候。
授人以渔 教育培训双轨并行
要实现脱贫不返贫,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人才振兴是关键。碧桂园通过教育扶贫扶智,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早在2002年,碧桂园就创办了全免费、纯慈善的高中国华纪念中学,专门招收优秀贫困生。2014年,碧桂园又创办了全免费的高职院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为优秀的寒门学子提供学习技能的机会。
针对14县贫困学子,碧桂园专门设立了爱心助学基金,并按照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形式与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底,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共收到碧桂园集团员工捐款1154.82万元,将陆续用于贫困县教育扶贫。
此外,碧桂园还根据各贫困县的实际情况启动了专项教育扶助资金。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当地的龙泉学校校舍老旧简陋。2018年5月,碧桂园出资1700万元新建校舍。教学楼、篮球场与宿舍楼竣工后,孩子们终于搬进崭新的校舍学习生活。
除了精准帮扶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扶贫,碧桂园还针对帮扶县贫困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了就业技能培训。
过去6年,碧桂园已面向全社会进行电工、铝模产业工人、家政等多种技能培训,超过4万名农村劳动力参加,超过1.7万人实现了推荐就业,平均收入提高了20%。
一年前,广东英德的李观练还每天为了生计一筹莫展,由于文化程度低,只能在英德附近打散工,微薄的收入都不够负担父母的医药费和三个子女的学费。2018年,捉襟见肘的生活终于迎来转机,碧桂园扶贫团队在当地举办免费的铝模安装技能培训。参加了培训后,李观练顺利成为广东腾越建筑有限公司的一名产业工人。
“我以前根本想不到这个年纪还能学到一门手艺,而且这门手艺还能让我赚钱。”随着装模熟练程度的提升,目前李观练的月薪已突破8000元,算是村里的“高薪人群”,放在以前,李观练表示想都不敢想,“还是有一门技能在手心里才踏实,我还要向月入过万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