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恶性事件频发,如何看待14岁刑事责任年龄?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如果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未达到14岁的人也纳入到犯罪的范围,他们就有可能受到与其身心状态不相符的较重的刑罚处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相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完善少年司法体系是更好的从法律的角度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

责任编辑:钱昊平

(视觉中国/图)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兴良:如果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将未达到14岁的人也纳入到犯罪的范围,他们就有可能受到与其身心状态不相符的较重的刑罚处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相比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完善少年司法体系是更好的从法律的角度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

2018年的最后一天,湖南衡南县三塘镇发生一起锤杀案,死者罗某某、谭某某系一对夫妇。嫌疑人罗某正是死者的儿子。

这是继2018年12月神木少女被杀案、湖南12岁男孩弑母案曝光后,又一起涉未成年人犯罪的极端案例。

“直接死刑”、“重判”的网络意见不时出现,舆论再一次聚焦未成年人犯罪,呼吁追究实施杀人行为者的刑事责任。

但依据刑法第17条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14周岁以下的人犯罪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2018年12月24日,北大法学院举办“从弑母案谈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刑事法治沙龙。在这场“北大冠衡刑事法治沙龙”上,面对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声音,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教授陈兴良概括:“每当遇到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犯罪的极端案例,都会引发对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讨论。”

“未成年人触法行为和少年犯罪,实际上都属于违反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但因为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鸿沟,从法律性质和责任后果上,这些犯罪行为与成年人犯罪行为截然不同。最近几年,这样的案子特别多。”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未检部主任金英梅说。

在这场有刑法专家、犯罪心理学专家、检察官、法官及刑辩律师参与的研讨会上,大家讨论的焦点包括: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放火等恶性犯罪行为后,只能由公安机关释放并重返普通学校吗?刑法不追求其刑事责任后,少年司法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实施过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特别是那些实施过严重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究竟该怎样重返社会?

“即使犯罪,处理也是非常轻微的”

按照刑法第17条第1款的规定,未成年人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温翠玲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