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驼铃】荒漠中有个“李家班”

从阿姆河出发,沿着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行,整个广袤的中亚大地上,类似的“李家班”的石油人还有许多。

当地时间2017年7月16日,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南方周末记者 冯飞/图)

从阿姆河出发,沿着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行,整个广袤的中亚大地上,类似的“李家班”的石油人还有许多。

在异国他乡,如果见到一个“李”姓人员不会惊讶,如果碰到一伙“李”姓人员扎堆就会纳闷。

34岁的Yusup是地道的土库曼斯坦人,但却有一个好玩的中文名字——李高山。记者在土库曼斯坦见到他的时候,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到在中国吃火锅的经历时眉飞色舞,有时还会冒出几句四川话——“啥子都晓得”。

李高山在公司待了快十年,期间他多次去中国交流、培训,对中国文化非常熟悉,经常和项目上的四川师傅侃天说地,四川话毫无障碍,每次去重庆出差,这个土库曼斯坦小伙都觉得很亲切。

在千里之外的的荒漠,见到这样的“中国通”,简直不敢相信。李高山还有一个身份,是中石油(土库曼斯坦)中国石油阿姆河天然气公司第一处理厂副厂长。

之所以姓“李”,源于中方师傅李高潮。每每说起这些徒弟们,李高潮觉得很自豪,也很有成就感。作为中国石油(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气公司采气工艺总工程师,李高潮到土库曼斯坦已经快十年了。

阿姆河天然气公司工区位于卡拉库姆沙漠腹地,夏季高温达50度,冬季严寒低至零下30度,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寒来暑往,荒漠依旧,在这片不毛之地,李高潮将技术、文化、语言通过言传身教带给当地员工。

目前,阿姆河公司的当地员工是2300多人,而中国人是289人。土方员工比例一直在提高。

从阿姆河出发,沿着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行,整个广袤的中亚大地上,类似的“李家班”的石油人还有许多。2007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土库曼斯坦,要求阿姆河天然气公司建设“一流的工程、一流的业绩、一流的友谊”。

中石油对于土库曼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土方员工又对中国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中土员工平时交往时,又会有怎样的碰撞?一起听听“李家班”的快问快答。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