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跟你有什么关系? | 佳作重读
责任编辑:翁倩
导演胡波自杀后第401天,《大象席地而坐》斩获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两个大奖
年轻导演试图在他的第一部电影中说尽人和世界的一切关系。人如何看待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似乎是电影作者为自己命运设下的隐喻。如果痛苦和你没有关系,那么梦想也和你无关
(原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第544期)
“我按流程来的”
大象席地而坐。一头失掉尊严的庞然大物,纹丝不动地坐在马戏团,一点不轻盈,甚至有点蠢。可是这个跟生活完全没有关系的场景,却具有谜一般的魅力。在《大象席地而坐》(简称《大象》)被宣布获得6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及和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之前,它已经成为这届柏林电影节的“爆款”之一。通常情况下,当我报出一部影片,售票人员需要重复一遍片名,再开始翻箱倒柜查询余票。这次,我才刚刚说出“大象——”,工作人员就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微笑:“没有票了。”
于是我按照流程,提前45分钟去现场排队,如果有空位,便可以成为幸运的补位观众。然而《大象席地而坐》的“世界首映”被安排在了周五晚饭后一个不太大的影厅,最终只有排在队首的两张西方面孔补位成功。剩下包括我在内的部分无票群众仍不愿就此散去,来自土耳其的检票人员极富人情味地劝退:“生命短暂,不要再等待。请大家另找地方享受人生。”
对有些人来说,在短暂的生命中,一小时的等待不算什么。对另一些人来说,将近四小时的影片在漫长的生命中却显得太长了。没人确切知道《大象》的导演胡波为何自杀,据《深焦》报道,“胡波四个小时的剪辑版遭到了出品方的抗拒”,在出品方看来,如此长度是“反市场、反观众”的,他们建议胡波把影片长度缩减到两小时之内,否则就将剥夺他的署名权。在摄影师范超看来,这可能就是压垮胡波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说出品方是出于职业“理性”得出“反市场”的评价,而被“主流”院线电影叙事模式培养起来的观众,似乎也熟悉了所有电影该有的“流程”,即使还没看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