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 在荒诞的世界孤独行动 | 佳作重读
11月7日,法国作家加缪诞辰105周年。他44岁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7岁因车祸英年早逝,但他的著作与思想在20世纪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延续至今。不惑之年,加缪曾在纸上列出一组词语:世界、痛苦、大地、母亲、人类、沙漠、荣誉、苦难、夏日、大海。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他大半生的关键词。
他说过,“我不是哲学家。我对理性的信仰不够坚定,以至于无法信赖任何体系。我关心的问题只是如何行动,特别是在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理性的情况下如何行动。”在阿尔及利亚的蒂巴萨,有一块友人为加缪竖立的纪念碑,面向地中海,上面刻着他的一句话:“在这儿我领悟了人们所说的荣光,就是无拘无束地爱的权利”
责任编辑:郑廷鑫
11月7日,法国作家加缪诞辰105周年。他44岁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47岁因车祸英年早逝,但他的著作与思想在20世纪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延续至今。不惑之年,加缪曾在纸上列出一组词语:世界、痛苦、大地、母亲、人类、沙漠、荣誉、苦难、夏日、大海。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他大半生的关键词。
他说过,“我不是哲学家。我对理性的信仰不够坚定,以至于无法信赖任何体系。我关心的问题只是如何行动,特别是在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理性的情况下如何行动。”在阿尔及利亚的蒂巴萨,有一块友人为加缪竖立的纪念碑,面向地中海,上面刻着他的一句话:“在这儿我领悟了人们所说的荣光,就是无拘无束地爱的权利”
(原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第366期)
加缪曾跟人说过,没有什么比死于车祸更荒诞的了。
他喜欢散步,也常常驾车远行,开着那辆老旧的雪铁龙。一次,警察拦住了他,看到他驾驶执照上的职业一栏,问道:你写什么,是爱情小说,还是侦探小说?“都有,一半一半。”作家回答。
1958 年秋天,他用930万法郎在普罗旺斯的小村庄卢马兰买下一所房子。朋友勒内·夏尔打趣说,就买房而言诺贝尔奖金还真有点用。这所3层的房子被某些媒体称为 “宫殿”。加缪住二楼一个修道院风格的房间,里头有一架简陋的木床、一张书桌和一个文具盒,墙上挂着阿尔及利亚石版画。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在卢马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墓地,我会在里面好好待着的。”
隐修本是他的“老计划”。不过在此之前,他要在戏剧上再折腾几年。他一直对表演很有兴趣,也爱跟女演员们来往。现在他兼任剧团的导演和演员,有时甚至担任主角。有人说他长得像亨弗莱·鲍嘉。彼得·布鲁克拍摄《琴声如诉》之前,曾邀他出演男主角。他不得不拒绝了,却很感到惋惜。他要先写完自认为生平最重要的书《第一人》。这部关于他的家庭、他的生命之源的小说已构思了6年,他有野心把它写成《战争与和平》那样的史诗性巨著。
1959年5月,加缪来到卢马兰。他在笔记中写道:“有几年我想让所有的人满意,强迫自己像众人一样生活。我为此说了许多不得不说的话,即便在感到被孤立时也是如此。可到头来还是一场灾难。……现在我必须建立一种真实的生活。”
他每天清晨5点起床,沿一条一公里长的路线散步,那段距离足够让他从睡意中脱身。8点女管家上门时,他总是跟她说,我在田野里遛了一圈。有时他会帮她一起打理,有时他会跟她提起自己的母亲:“她过去很苦。”让他觉得很好笑的是,他还不怎么认识他的邻居们,就听说村里有人打算推举他当行政长官。
孤独是违背他的天性的,但身处孤独、简朴的环境让他的活儿“干得还不错”。他知道工作是治疗散漫症的惟一方法。但后者也经常压倒前者。11月的一天,在外面闲逛了半小时后,他大骂了自己5分钟,才灰溜溜地回到书桌前埋头工作。
他时不时陷入焦虑,怀疑自己的才华被过度开发了,以至于濒临枯竭。他不得不经常给情人们写信倾诉苦闷,并计划着明年1月回巴黎去换换环境。
他还想把77岁的母亲接到法国来。卢马兰的风情跟阿尔及利亚很像,母亲也许不会有那么深的乡愁。他给母亲写信说,他为她准备了新年礼物,叮嘱她“记得给自己买点东西”。妻子弗朗西娜带着他们的双胞胎来陪他过圣诞节。此外还有没完没了的访客。他干脆悠闲度日了事,顺便跟两个情人分别约定了在巴黎的幽会。
好友米歇尔·伽利玛偕家人顺道来访。1960年1月2日,他们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宴。饭后加缪陪妻子和孩子去了火车站。他也已经买好了火车票,因为米歇尔的坚持,只好同意坐他的车回巴黎。他们1月3日出发。临走之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