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080703)

要上小学,先搬家:为了能上小学,为了不知何时的一次家访,为了不让孩子说谎,我们举家搬进了新小区。

责任编辑:陈敏 史哲 蔡军剑

有些共同的东西,距离就近了

《南方周末》是十年前我的一个学生介绍给我的。一次带回老家,从此父亲也订了这份报纸;在昆明的弟弟也是每期必看;回公婆家的时候,我们有时会搜罗一袋子拿回去给二老看。

我喜欢这种状况,大家读的东西差不多,头脑里总会有些共同的东西,这样距离就近了。

以前我不看报纸。因为我不爱好信息而爱好思想,不关心世界而关心人心。但《南方周末》似乎不止是一份报纸。坚持读报的几年里,我有很明显的变得开阔的感觉,而开阔和坚硬是一个女人需要添加到她天性里的特质。

我比较喜欢看“新闻”“法治”“评论”“文化”,从来不看“经济”,因为看不懂。我老公则篇篇都看。我看得随便,床边厕旁捡起哪张看哪张。他若没读到哪一期,会郑重其事地问我:“你收到哪里去了?”

每次有学生要我推荐读物,我就推荐《南方周末》。我说,《南方周末》有信息,有思想,有文笔,能从本质上改善你们的作文。本质上改善,就是除了中心明确,文从字顺之外,还要有思想,有感觉,有感情。学生会问某文摘类的杂志怎样,我说那是甜品而已。

想起《南方周末》,总会想起它的出生地广州,一个前沿的地方。保持前沿性,先锋性,保持独立的勇气,是我对《南方周末》的期望。

(云南大理 段滢 中学教师)

“非常官话”

贵报时局板块“不是官话”栏目构思不错,可读了几期之后,我发现刊登的并非都“不是官话”。可否将栏目名改成“非常官话”?这样既可刊登正面的语录,又可披露一些令人唾弃的话语。

(infzm.com网友:残火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