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民企支持措施密集出台,多地聚焦降成本

对中国GDP的贡献超过60%,提供8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民营经济,正在迎来新一轮减税降费的政策利好。

在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之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各地也纷纷推出“地方版”支持民企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

在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之后,各地也纷纷推出“地方版”支持民企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视觉中国/图)

对中国GDP的贡献超过60%,提供8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民营经济,正在迎来新一轮减税降费的政策利好。

在11月1日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之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各地也纷纷推出“地方版”支持民企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

11月3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带队,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听取支持民企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同一日,上海发布《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活力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11月4日,广东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广州召开并宣布即将发布“民营经济十条”。同在当日,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更多的省市自治区正在谋划新一轮的支持民企和中小企业发展措施。

中国社科院工业所研究员叶振宇表示,他在调研中发现,企业普遍感到成本高,特别是融资成本高。“下一步,国家还是要降低各个领域的成本,给民企发展以更大的空间,特别是针对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他说。

民企投资加快增长

从宏观数据看,今年以来民企投资仍保持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与1-8月持平,比去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3.3个百分点。这一增速,比国有控股投资的1.2%增速更快。民间投资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11.3%,制造业投资增长9.5%,服务业投资增长9.1%。

不过,目前民营企业仍然面临较大的生存发展的压力。

尽管全国和各地此前加快出台了降成本的措施,但是今年以来,工业上游领域的石油、煤炭、钢铁价格较快上升,挤压了下游竞争领域的行业利润。由于这些领域很难快速提高价格以应对,导致利润被摊薄。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牛弩韬在前不久安徽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解读时就指出,随着2016年、2017年制定出台的两批30条降成本政策的落地,企业的成本负担有所降低,但由于受原材料等要素成本大幅上涨的影响,成本高、负担重仍然是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因此,继续制定出台新的降成本政策,既是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的客观需要,也是对企业降本减负诉求的积极回应。”牛弩韬说。

数据显示,今年1-9月工业利润快速增长的行业,大多集中在资源型行业,比如石油钢铁等领域。1-9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增速高达400.6%,钢铁行业利润增速44.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利润增速30.8%。与此同时,纺织、汽车、各类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速低迷,甚至出现负增长。

此外,在采访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因为从明年1月1日开始,社保费用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使不少企业担忧社保缴费提升从而带动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重庆社会科学院决策咨询研究中心主任邓涛认为,下一步改革,要从更多方面来全面考虑问题。“比如像社保费率的设计,需要站在更多中小企业的立场上来考虑。”

支持措施加快出台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地密集出台的支持民营企业措施,集中在降低成本和金融支持等方面。

其中,上海出台《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活力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用电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实施新增产业用地出让底线地价管理。在国有产业园区,对中小型创新民营企业给予租金优惠。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近期在调研时也指出,要落实企业“服务包”制度;扩大融资担保基金,为民营企业提供增信支持;建立纾困“资金池”;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稳住企业租金成本,降低贸易成本;强化就业资金保障等。

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预计可为实体经济企业减负600亿元左右。

11月5日,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梅仕城在新闻发布上指出,从明年1月1日起,税务保险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全责征收。但是在社保征收机构改革到位前,各地要一律保持现有征收政策不变,严禁自行对企业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开展分析测算,研究适当降低社保费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这项工作事权在中央,我们(江苏)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基础上,将会同财政部门进一步向上争取,尽最大可能减轻企业保险费负担,确保企业总体用工成本不增加。”他说。

另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是民企的融资成本高企。从普遍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大多对大型国企项目支持力度更大。

邓涛指出,关键是按市场的游戏规则来鼓励民企做大做强。金融机构要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可对国企、民企的公信力、成长性按照统一的标准评价,从而进行更合理的市场资源配置。

另外,下一步要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倾斜,在财政税收方面给予一定扶持,促进人才流动,不要将体制作为吸引人才的手段,而是要将企业的发展空间作为吸引人才的手段。

在社保费率方面,他认为“国家可以考虑下调中小企业的缴纳社保比例,也可以参照分档税收来差别化收取社保,对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扶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网络编辑:邵小乔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