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执行难!全国法院执行到位金额4.07万亿元
今天(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
长期以来,执行难不仅成为困扰人民法院的突出问题,也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近年来,法院通过推行网络查控、联合惩戒、网络司法拍卖等破解执行难难题。
今天(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
长期以来,执行难不仅成为困扰人民法院的突出问题,也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近年来,法院通过推行网络查控、联合惩戒、网络司法拍卖等破解执行难难题。
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884万件,执结1693.8万件(含终本案件),执行到位金额4.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120%和76%。
网络查控 被执行人财产“一目了然”
针对传统执行查控模式存在的执行效率低、覆盖财产范围窄、查控人力成本高等难题,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了“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周强:与公安部等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可以查询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不动产、存款、车辆、证券、网络资金等16类、25项信息,基本实现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和相关信息的有效覆盖。
失信被执行人“一处失信 处处受限”
截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为5746万案件提供查询冻结服务,共冻结资金2992亿元,查询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信息546万条,车辆4931万辆,网络资金129亿元,有力维护了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周强:2016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与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签署文件,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采取11类、37大项、150项惩戒措施,对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职以及出行、购房、投资、招投标等进行限制。
截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211万例,共限制1463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522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322万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
网络司法拍卖 破解财产变现难题
为克服传统拍卖方式存在的诸多弊端,从2017年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全面推行网络司法拍卖,网络拍卖数量占整个司法拍卖的80%以上。从2017年3月网拍系统上线至今年9月,全国法院网络拍卖成交22.1万余件,成交额5030亿元。
据介绍,实行网络司法拍卖以来,成交率、溢价率成倍增长,流拍率、降价率、拍卖成本明显下降,有效去除权力寻租空间,斩断不法利益链条,实现了拍卖环节违纪违法“零投诉”。
确保执行权依法规范高效运行
最高人民法院将涉党政机关案件清理情况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范围,促进党政机关带头履行生效判决。目前已执行到位金额480亿元,今年将实现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90%实际执结、案款90%执行到位的目标。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周强:在中央政法委领导下,集中开展涉党政机关执行清积专项行动。在中央军委政法委领导下,涉军队执行案件全部执结,在全国做出表率。
2016年至2018年9月,全国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罪犯14647人,累计拘留失信被执行人38万人次,限制出境3.2万人次。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周强:对恶意逃避执行、转移隐匿财产的失信被执行人,依法适用司法拘留、罚款、限制出境等强制措施,坚决打击抗拒执行行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网络编辑:邵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