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老人:易被忽视的爱心专业课

陪伴老人,看似平常小事,却被一家公益组织反复试验、打磨,使之成为可复制的公益产品。他们以“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为原则,尊重每一个生命。

责任编辑:吕宗恕

十方缘义工在广东江南医院陪伴老人。(受访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0月18日《南方周末》)

陪伴老人,看似平常小事,却被一家公益组织反复试验、打磨,使之成为可复制的公益产品。他们以“不分析、不评判、不下定义”为原则,尊重每一个生命。 

与许多关注临终关怀的人不同,匡胜利没有经历至亲离世的痛楚,也没有未能告别的歉疚,他仅仅是因为学了心理学,认同北京十方缘的理念,从2013年开始在那里做义工。

北京十方缘,全称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是一家以临终关怀为主要业务的公益组织,2012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由方树功等10名志愿者筹建的北京十方缘,专门组织义工为临终老人提供心灵呵护服务。后陆续朝着专业化、组织化方向发展,现在认可十方缘理念的老人心灵呵护组织已遍布全国各地,并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全国学习网络、行业协会。

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这一强调情感关怀的公益机构还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正在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路上努力前行。有着5年义工经历的匡胜利,也将这一服务理念带到了广州,开始落地生根。

人生的镜像

二星义工宋韵的这次陪伴并不顺利。第一位老人54岁,中风偏瘫。宋韵连续询问了三次“我们来陪你聊聊天好不好”,他都回答“不需要”。

第二位老人窝在轮椅里,头沉得很低,睡着了。

领队匡胜利帮他们换到一位在走廊上的老人,他头枕在轮椅后背上,仰面45度地看着前方。宋韵问要不要陪陪他时,他的眼珠转动了一下,喉咙里艰难地发出一声“好”。

广州十方缘这次探访的广东江南医院也是广东省民政厅直属事业单位,该医院颐养区配备了百来张养老床位,住了许多失能失智老人。义工探访过程中,领队匡胜利要挨个巡查,处理突发情况。

那声艰难的“好”令宋韵意识到,眼前的老人难以用语言沟通。她用手机播音乐,舒缓柔和。老人听着,眼睛不自觉地眯了起来。匡胜利提醒他们,这位老人原是军人,不妨放些军歌给老人家听听。

说来奇妙,《强军战歌》响起,老人瞪大了眼睛,瘫放在轮椅上的手奋力提起食指,打起拍子来。

另一病房里,78岁的吴伯不停地念叨“冇嘢做”(粤语,没工作做),他很焦虑,担心现在没有工作,父母儿女该怎么办。说起自己的子女孝顺,每天都会送汤。

&l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