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唤醒植物人

“它更像一种场,比如植物在听音乐的时候长得很好,对于植物人可能也一样,当他在艺术的场里,他的所有细胞都会打开,从而获得一种能量。”

责任编辑:邢人俨

最新的共性化艺术唤醒方案——声音剧《记忆之尘》,用于唤起植物人对日常生命记忆的主动想象。(吴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8月9日《南方周末》)

“它更像一种场,比如植物在听音乐的时候长得很好,对于植物人可能也一样,当他在艺术的场里,他的所有细胞都会打开,从而获得一种能量。”

“追求‘醒’其实是中国植物人家属的心理预期,或者说道德标准——家里有病人,我得弄好,否则显得我没本事。事实上,那些治疗都是很痛苦的,对病人来说强度是很大的。”

因为一场车祸,不到20岁的广州少女佳美成了植物人。

在这之前,佳美的人生充满了可能性,工作赚了一些钱就辞职去玩,没钱了就再找工作。

在这之后,她的人生就在能不能醒来之间徘徊——如果无法苏醒,那么她将不能动、不能说话、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杨艺估算,每几十个植物人里只能出现一个彻底康复的案例。

植物人虽不能动,但他们周围的世界却忙得像打仗。正常人睡觉时,平均20分钟会翻一次身,醒着更是时刻在动;植物人总是静卧病床,为了防止肌肉萎缩、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看护人至少每隔两个小时帮他们翻身叩背一次,一天要翻十多次。为了防止植物人返流和误吸,最好少吃多餐,每隔两到三小时要喂一次饭,一天喂五六次。在翻身和喂饭之间,还穿插着输液抽血、神经刺激治疗、排痰排便,以及早晚各一次的擦洗。

为了让女儿醒过来,佳美的父母尝试过不少“偏方”——许愿、放生、去寺庙里做义工,还托人从西藏带回来一些药剂泡水给佳美抹身,但都不见效。

一个多月后,医生问他们,要不要尝试一个艺术唤醒植物人的实验。“我第一时间说行。”佳美的妈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尽管她此前“从来没听说过”。

这是中国第一例艺术唤醒植物人实验。从业二十多年的台湾艺术治疗师吕素贞感叹,“我此前从没听过艺术治疗运用在植物人身上,虽然它已运用在高龄产妇、创伤者、退役士兵等群体身上。”

发起“艺术唤醒”的是中国艺术家吴超,她此前不了解艺术治疗,创意的源泉来自她丈夫夏维伦的一场重病。巴黎商科毕业的夏维伦原本在一家大型汽车企业工作,31岁时突发面部癫痫,检查出脑部肿瘤,手术后偏瘫。康复过程并不愉快,“治疗师每天都让他读一些很无趣的重复性文字,唱一些很落伍的歌。”吴超回忆,“夏维伦说,我说话不好使了,脑子又没坏,干嘛拿这么弱智的东西给我读。”于是,吴超带着丈夫一起做艺术创作,夏维伦的身体渐渐恢复,并发症也越来越少。

吴超和夏维伦想到同病房的植物人,觉得艺术也能帮到他们。中国大约有一百万植物人,每年新增七到十万。数字是根据很早以前欧美的植物人发病率估算的,没有准确数字是因为国内没有专门机构统计。“国家制定各种医疗政策和医保政策的时候,都是基于对病情的基本了解做出来的,现在连最基本的流行病学资料都没有收集到,这些年都没有做过,”附属八一脑科医院二区主任何江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你都不知道中国有多少植物人,不知道他们一年花多少钱,最后都能活多少年,都是为什么死的。”

实验首先在夏维伦住过的医院展开。“如果第一个失败,(植物人)完全没有反应,医生可能会觉得这个猜想是错的。”吴超当时心里没底。

艺术唤醒持续了两个月后,2015年1月1日,吴超收到佳美妈妈的信息:“医生说,佳美醒了。”

吴超和夏维伦深受鼓舞,又开启了两个艺术唤醒实验,两位植物人也醒了过来。消息传开后,许多植物人家属仿佛发现了灵丹妙药,求助信息一时间包围了吴超和夏维伦。

“我最反对‘包治百病’的观点,不能以局部取代所有工作。”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吴超反复提到,艺术手段对于唤醒三位植物人起了多大作用,目前还不能判断,但这是个有价值的方向。

艺术唤醒项目做了近四年,吴超夏维伦的团队日益壮大,医生、心理师、禅师、音乐治疗师、家庭治疗师纷纷加入,广州军区总医院、陆军总医院、燕郊人民医院先后参与合作。

“我们后来发现这不是唤醒植物人,是唤醒意识。”2018年7月,吴超写下《生命宣言》,认为艺术治疗的对象不仅仅是上百万植物人,而是所有病人:

“疾病,是人类永恒的难题,它需要所有文明一起工作,才能获得解题思路。我们可以分割学科,却无法分割人的身体与情感,无法分割伤口与痛苦、死亡与恐惧,无法分割离别与悲伤。这个时代,当人面对最后的问题,疾病与死亡,却只有医学在孤身作战,‘人’已经被学科分割了……”

有环幕的艺术唤醒室,主要用于意识障碍病人的促醒和康复。(吴超供图/图)

艺术对人的影响能检测吗?

何江弘是全国著名的昏迷促醒专家,从业几十年来,他听到大众对于植物人的主要误解有两个:植物人没治;谁说有治疗方法,那是瞎忽悠。

“汽车不能走了,如果是机器有问题,我们负责把机器部分修好。”在艺术唤醒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邵小乔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