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脑”广告:一句话里的乾坤

叶茂中提交“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的创意后,在15分钟内即获得通过;知乎老板周源在听过创意提案后,站起来说要追加双倍广告投入。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6年陕西街头的标语和广告队伍。(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7月5日《南方周末》)

叶茂中提交“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的创意后,在15分钟内即获得通过;知乎老板周源在听过创意提案后,站起来说要追加双倍广告投入。

一分钟的时段,被划分成12个小块,这意味着,每一则广告只有短短的5秒。一句话流行语,成为当时广告流行模式。

“广告狂人”叶茂中第一次被“洗脑”是在候机大厅。

有一年,在等待航班的间歇,大厅喇叭不停播报找人:“张国荣先生,张国荣先生,张国荣先生,请马上到登机口登机。”

叶茂中是张国荣粉丝,起身跑过去守株待兔,想一睹偶像风采。没承想,只等到一个矮矮胖胖的中年男子,行色匆匆赶来。

叶茂中略感失落,怏怏地往回走,三个字徘徊往复,始终挥之不去。打那儿起,他有机会就拖延,等着乘务员吆喝“叶茂中请登机”,“不多喊几遍不动身”。

此番,他把“机场喇叭”搬到了世界杯舞台。2018年世界杯鏖战正酣,叶茂中操刀的“你知道吗”与“为什么要上马蜂窝”两部广告片以及红制作操刀的BOSS直聘广告片,一举成为热议焦点,并列世界杯三大洗脑广告。

综观洗脑广告演化史,产业变迁与媒体迭代共同塑造了广告业态,表现形式日新月异,但是它的内核始终如一。

“招人烦是广告的特性”

“好的广告从来都不让别人喜欢,招人烦是广告的特性。”叶茂中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不认为自己的广告仅仅是洗脑重复,而是高水平的创作。

他举例说,为了找到这次“知乎”广告里的一个声音,他自己就练了22天。知乎广告里的三个问句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情绪的递进。

叶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