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火车上
摇摇晃晃的车厢裹挟着南腔北调,载着千差万别的人生,即将驶入下一个未知。
责任编辑:吴悠
是夜,人们给那声骄傲得发尖的汽笛声吵醒,看见窗外一片渐亮的朦胧,接着又听得车厢里伸着懒腰似的窸窸窣窣,是到站了。不知是碾过了几个落日,远方终于成了眼前,成了下一幕的开场。
火车,是故事的终点,也将是故事的起点。在钢轨绵延的前方是什么呢,或点点如豆灯火般的灿烂、或杳杳似山中秋的静默,不得而知。
听第一声隆隆汽笛
虽不知其所驶,但火车的由来是众所周知的。十九世纪初,英国一个蒸汽机修检工史蒂芬孙想到,如果能够发明在轨道上载重运行的蒸汽机,这将远比传统的固定蒸汽机灵活得多。于是他开始深入学习制造火车的技术,从第一个火车头“布鲁彻号”开始,史蒂芬孙反复测试,在火车的阀门、连杆、轨道等方面不断加以改进,最终以“火箭号”告诉了世人,“铁路时代”已经来临。
但同时代的清朝却将西方传来的火车斥为“淫巧之物”。自1875年被迫接受英国在上海铺设吴淞铁路后,光绪五年即1879年,清政府允许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唐胥铁路,用以运煤。但像李鸿章这样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派终究是少数,面对清政府的这一决议,朝堂哗然。不少满腹孔孟之道的官员视火车为邪物,认为铁道的修建定会破坏风水。双方争执不下,开平矿务局只得在1880年开凿了一条35公里的“煤河”来暂缓煤炭外运之急。但由于胥各庄凸起的地势给河道的挖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李鸿章不得已再次上报要求修建铁路。为了避免顽固派的反对,李鸿章在上奏时特别申明此铁路只以骡马为牵引动力,这才有了唐胥铁路这条龙脉之源。
“中华铁路,师夷之技,源唐胥始,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