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上岗”:组织部牵头培训
林东昕参加了2014年首次由中组部组织的院士培训班,他回忆,培训期间不让请假,晚上都住在学校,不能会客,但学术秘书可以进去。
责任编辑:钱昊平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本文首发于2018年6月7日《南方周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主任杨卫在报告中,剖析了13种学术不端行为的典型表现和现实案例,对新当选院士如何做到“为学有道、为人有德“提出了建议,阐释了科学道德的内涵和意义。
林东昕参加了2014年首次由中组部组织的院士培训班,他回忆,培训期间不让请假,晚上都住在学校,不能会客,但学术秘书可以进去。
“如果问我们此生有何评述,我们会自豪地说此生没有虚度。”2018年4月17日下午,中央党校育园楼的一间教室里,回荡着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的声音。
今年92岁的黄旭华,是中国在核潜艇事业上贡献时间最久的科学家,30年前的1988年4月,他登上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参加深潜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他在30年后做的这场题为“使命、责任与担当”的报告,听众是2017年新当选的“两院”院士们。
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17年11月,中科院增选了61名院士,工程院院士也增加了67名。他们当选后的第一次集体“学习”是,参加由中央组织部主办的“新当选院士研修班”。
这是自2014年开始,中组部连续第三次组织新当选院士进行(培训)研修,内容包括解读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对院士职业道德和纪律要求的强调等。
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这次听了黄旭华的报告后,对南方周末说,“老一辈科学家确实不容易。”
动力、压力、扰力和定力
2018年4月16日,本期研修班开班,为期5天。新当选的128名“两院”院士中,有4人因故缺席。
生于1969年的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李儒新,2017年底当选中科院院士时只有48岁。“不能说院士是一个岗,只能说是一个荣誉称号。”他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不能过度解读院士称号带来的变化。
研修期间,国情教育讲座给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