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玉:怎样办好“少年班”
坦率说,现在“少年班”取得的成就,仅仅停留在培养了多少多少的博士、教授和院士,以及IT和金融行业的多少CEO。
责任编辑:戴志勇
(本文首发于2018年5月17日《南方周末》)
坦率说,现在“少年班”取得的成就,仅仅停留在培养了多少多少的博士、教授和院士,以及IT和金融行业的多少CEO。但是,这些并不足以显示“少年班”的成就,因为这些成就其他大学也能够达到,就以院士来说,“少年班”也就出现两三个院士,而北京大学等培养的院士甚至比“少年班”还要多。因此,科大“少年班”必须实现跨越,以实施精英教育为己任。
精英教育必须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进行培养,宁缺毋滥;必须实行个性化的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一个智力超常的幼儿的智慧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再现牛顿、笛卡尔、达·芬奇、高斯等这样全才式的科学家。
李政道先生是美籍华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是中国“少年班”(Special Class for the Gifted Young)最早的倡导人,这应当是确凿无疑的。这要源于他于1974年的一次归国访问。这年5月中旬,他偕夫人第二次归国访问,首先参观了上海芭蕾舞学校,受到该校从少年选拔苗子进行培养的启发,随后又参观了复旦大学,并写了《参观复旦大学感想》,他建议对十三四岁少年进行培养,他们到十九岁就能够达到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水平。继而,他到北京又就此建议征求科学界一些朋友的意见,获得支持。最后,他把这份建议呈递周恩来并请转呈毛泽东主席,周总理和毛泽东主席都表示同意实验,但并没有实施,直到4年以后的1978年3月,中国第一个少年班才在中国科技大学诞生。
“少年班”是改革的产物
1978年3月8日,中国科技大学在合肥举行了“少年班”第一期开学典礼,这一期总共招收了宁铂等21名少年大学生。消息一传出,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对于刚刚结束“文革”十年浩劫,曾经一度被“读书无用”误导,急盼快出人才和多出人才的国人来说,破格将一批少年招进大学培养,无疑是破天荒的大事。
为什么是中国科技大学举办“少年班”?这无疑带点偶然性,事情得从宁铂的发现说起。1977年10月末,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给国务院副总理兼科学院院长方毅写了长达10页的信,推荐他的朋友宁恩渐的儿子宁铂,反映他在语文、数学、围棋等方面智慧超人。11月3日,方毅副总理立即批示:“如果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这个批示转到了中科大。大约十多天以后,中国科技大学的两名老师到达宁铂所在的赣州八中对他进行考试和面试,对宁铂和另外两名少年进行了数学考试,宁铂考得了67分,另外两人一人考得80分,一人得了64分。经过考试和面试,他们准备录取宁铂等人。紧接着,又发现和录取了多名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