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24小时割全世界的韭菜 揭秘币圈食物链:ICO收割韭菜,交易所收割ICO
从各种币到区块链,一项号称足以颠覆互联网的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为何却成为门槛最低的全球圈钱机器?
责任编辑:吕明合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本文首发于2018年4月26日《南方周末》)
编者按:从各种币到区块链,一项号称足以颠覆互联网的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为何却成为门槛最低的全球圈钱机器?这场财富狂欢中,隐藏着怎样的食物链条,谁是顶层收割者?在中国遭遇强力监管之后,故事的主角们又在哪里演出最新的剧情?南方周末本期推出专题,聚焦这场疯狂而怪诞的炒币狂热症。
从各种币到区块链,一项号称足以颠覆互联网的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为何却成为门槛最低的全球圈钱机器?这场财富狂欢中,隐藏着怎样的食物链条,谁是顶层收割者?在中国遭遇强力监管之后,故事的主角们又在哪里演出最新的剧情?南方周末经济版块本期推出专题,聚焦这场疯狂而怪诞的炒币狂热症。
“目前最主要的是培养韭菜”,对任何一个ICO项目而言,社群的规模和成熟度往往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
事实上,交易所才是整个币圈中真正的庄家。交易平台上每一笔交易,他们都会收取千分之二的手续费,以4月25日11点为起点,追溯过去24小时的交易量计算,每年仅凭手续费,币安、火币、OKCoin三大平台就能有百亿元的收入。
几分钟内,一个原本没有交易量,币值到底的垃圾币,就会突然暴增数倍,人性的贪婪此刻将以秒计算,稍有贪婪,就可能会被锁死在这只垃圾币中。
炒了一年币,程序员张天尔感觉智商都降低了,但凡他觉得不靠谱的项目,“都涨到让你怀疑人生”。
眼看着同事3万元本金入场,如今已滚到250万,张天尔也放下了自己的理性,“越不靠谱的项目,越有庄家拉,有庄家拉才有钱赚,与真实要解决的问题一点都不相关”。
事实上,连创造者自己都没有预料到,加密货币技术会成为一把“割韭菜”的利刃。眼看着ICO(首次代币发行)正朝着错误的方向渐行渐远,以太坊创始人维塔利克都不得不站出来警告,“数字货币随时可能归零,传统资产仍是存款首选”。他厌恶有人带着数千亿美元的数字财富到处炫耀,一度对此威胁,“如果你们再这样的不成熟,我就将退出以太坊”。
但比起动辄可变现的数字财富背后上百万美元真金白银的暴利,这样的警告显得苍白无力。
这个起初看似关于技术与梦想的故事,现在掀开理想的外衣,隐藏在幕后的ICO,每一步似乎都是在为收割刚刚入场的普通人而准备。“割韭菜”,在晦暗不明的交易市场上,这样的命名广泛流传,形象而生动。
ICO的秘密
“你知道,如果熊市来得再晚一点,用代码生成的2亿个数字货币值多少钱吗?”紧皱着眉毛,张天尔长叹了一口气,他伸出右手,折起了大拇指,“4亿,4亿人民币”。
2018年农历春节过后,突如其来的熊市,搅醒了张天尔的财富梦,他捶胸顿足,“如果2月前发,早就实现财务自由了”。
与大多数入局者一样,ICO就是在与类似股市的K线图赛跑。2018年2月前,投资人已几次警告过熊市将至,但张天尔没料到,熊市来得如此之快。
此时距离他开始筹划ICO,不过两个月时间。2017年年底,他离开了原来供职的投资机构,开始创业。
延续极客圈的江湖传统,ICO的私募是币圈中人情往来的一部分,币圈复杂的人际关系,就体现在私募轮的名单中。
“不看僧面看佛面”,波场币波场TRON项目创始人孙宇晨打趣这种现象。当年,许多人投资波场币,也是看在他的面子。
私募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人脉。张天尔原来供职公司的老板承诺了1300万,“如果不是老板承诺了支持,我们都不敢说有底气出来”。事实上,项目剩下的部分,也都是由老板的朋友们认领。第一笔投资,来自量子链的创始人帅初,“一共是一万个量子币”。
当下,用数字货币进行币对币的投资,也成了一条业内惯例,张天尔观察到“几乎没人会拿真金白银出来了”。
这个变化主要受9·4币灾影响。2017年年9月4日,央行联合7个部委全面叫停通过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而币币投资,没有法币交易这一环更安全。让张天尔担心的是,春节前,一万个量子币之前还价值370万,现在已经缩水到90万不到。
9·4币灾后,雄心勃勃的发币者纷纷选择逃遁出海,将ICO项目的注册地都改为了海外。张天尔在新加坡注册了自己的公司,饶有意味的是,新加坡并不允许本国人ICO,但是却允许外籍人在当地ICO。
虽然注册地在新加坡,但目标受众仍在中国。当下比特币已经跌回到6000美金,张天尔已完成了私募,按照规划他们将用代码生成20亿代币,每个币定价2毛,其中40%将用于流通,这部分钱将价值8亿左右,8亿中4亿用于私募,剩下的4亿进行公募,“目前私募的份额已经被认领完毕”。
私募阶段往往会给投资人折扣价,私募价往往会低于发行价。于是,许多投资无门的散户们便会找到代投,从他们手中加价购买代币,这也催生了一个专业替散户们代投私募的行业。
受春节后的熊市影响,年后ICO的项目,有近90%遭遇了破发,过去散户们挤破头希望拿到私募轮的折扣价。但在这一轮破发中,投资者成了首当其冲的“韭菜”。
2017年1月15日ICO的太空链,便是其中之一。ICO之前,太空链在投资人的微信群里疯狂地加人,逢人便问是否有兴趣参与私募,私募阶段太空链就募了近10亿人民币。不到一周,太空链便遭遇了破发,市值从2元的私募价一路跌到1毛钱,成了市值接近于0的垃圾币。
ICO之前,太空币在投资人的群里兜售私募,张天尔也收到了邀约,说要把他们的项目送上太空。“一听就不靠谱,幸好没有入局。”如今想起来,张天尔感到十分庆幸。
完成私募后,张天尔和团队们正在为公募做准备,“目前最主要的是培养韭菜”,对于任何一个ICO项目而言,社群的规模和成熟度往往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
孙宇晨也认同,社群是他成功的关键,在他的社群中,“保守估计也有100万粉丝,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我推特上的粉丝”,他自称,其中中国人只有7%,绝大部分都是老外。
币值是全球前六、交易量一度排名全球第二的波场币,在直播、社群互动方面花费了大量心思,创始人孙宇晨每周都会有固定的直播,如今他个人就是波场最重要的流量担当。
不过,没有流量资源的张天尔有自己的玩法,他把自己的社群经营,寄希望于空投——这种办法相当于是装有自己货币的广告纸塞进了散户们的信箱里。当客户们开始关心自己手中的货币到底值多少钱时,他的注意力就会被这些货币所吞噬。
“万事俱备。”张天尔感觉自己距离财富自由,只剩一个牛市的距离。
幕后操盘手
在交易所上线之后,数字货币的游戏才会真正开始。
上海顶级豪宅“汤臣一品”一处隐秘而奢华的私人会所里,年轻漂亮的投资经理董可可正在向客户介绍一项不存在于任何正式文件中的神秘业务,他们才是ICO围猎中真正的捕手。
2017年,ICO的大风呼啸而来,传统金融业首当其冲。像董可可这样经验丰富的操盘手马上嗅到了钱的味道。她所在的这家公司,有着十年股票二类市场经验,半年前也成立了专门负责数字货币币值管理的部门,董可可正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她一边摩挲着胸前的“蒂芙尼”钥匙,一边向新来的客户历数这半年来的赫赫战功。她的嘴里,不断冒出一些市面上响当当的大名,客户频频点头,流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神情。
为了保证避开国内监管风险,她反复强调“我们的操作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现在,在币圈,即使是仍在国内的团队,也都一律使用海外VPN,“你查都查不到,账户之类的东西也都是前期设置好的”。
若对方稍有迟疑,董可可会盯着对方的眼睛,笑得很是真诚而笃定,“从目前的行情来看,涨个50%到100%,都没有问题”。
在币圈,跟风的散户们被戏谑为“韭菜”,而董可可和她的同事,正是那把割韭菜的“镰刀”。在圈内,“割韭菜”的操盘套路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长线,慢慢割,另一种是短线,快速割。
业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若是短线操作,操盘公司大概是收百分之一的费用;换成长线,则要根据市场的情况和难易程度来协商,这个费用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此外,项目本身的资质,也会影响到操盘公司的收费。比如能否上大的交易所,市场影响力、粉丝、技术以及投资人背景都会纳入评分。而对于操盘公司而言,大交易所“退出会更容易一些”。董可可透露,目前排名前三的交易所运作费,至少千万元人民币起。
市场推广是另一个衡量项目的关键节点,大部分代币的发行方都会有专门合作的币圈媒体,董可可也不例外。一般而言,大家都习惯于讲一个打包价,项目方可以要求效果,“现在的媒体也属于抱团,他们的运作方式就是讲一个时间节点,然后谈一个集体的打包价,那些有名自媒体的转发,一些大佬,也都在里面”。
也有客户会期待法律的保护,谈到这个,董可可只能尴尬一笑,“你们也懂的,这事不在法律的业务范围内,就只能靠双方之间的信任了吧。不过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我担心你们不给我钱才对”。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钱仍是在客户的账户上,而币值管理公司,更多是一种操作和管理的角色,“你们需要给出一部分代币,市场的资金加上私募来的钱基本要出百分之五十,公司只是负责来操作这一块,我们的钱,是根据市场行情和资方的情况来决定投放额度的。反正有盈利,我们也不赚你们的”,董可可介绍到他们的收费完全按照双方约定的节点来收费,例如涨到5%提取多少,到了10%再提取多少。
在币圈浸染了大半年时间,董可可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一个项目ICO的各个关键节点的运作,“许多项目看一眼就知道有没有操盘”,就她经验而言几乎市面上排名靠前的币种背后都能看到操作的痕迹。
币圈的操盘,从来都不是秘密。一个名叫pumpand.win的网站上,就罗列了上百个拉盘砸盘群,之前操盘的K线被赤裸裸地张贴出来。
这些操盘群,按照入群时缴纳费用的不同,会把散户们分配到相应等级的拉盘群,高等级的庄家群门票最高10个比特币,最低等级的群不收取任何费用。
拉盘一旦开始,一场关于逃跑的比赛便开始了。半个小时内,一只垃圾币瞬间就会暴涨,而撤退的消息则以秒计依次从高等级群传递到低等级的群。
几分钟内,一个原本没有交易量,币值到底的垃圾币,就会突然暴增数倍,人性的贪婪此刻将以秒计算,稍有贪婪,就可能会被锁死在这只垃圾币中。
真正的庄家
即将到来的6月,因为有了世界杯因素,而令币圈分外期待。董可可和张天尔,都在为这即将到来的大行情忙碌着。
现在,投资人对张天尔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上交易所。这意味着,在收割散户之前,张天尔首先要被交易所收割一次。目前中国币圈的三大交易所,是OKCoin、火币和币安,而据董可可掌握的行情,这些交易所的“上币费”都在千万级别,而且收割的方式也十分巧妙。
火币和币安都是采用投票上币的方式,例如,火币网出的HT币,差不多是一个10块钱,每投一票,就需要消耗0.1个HT,也就是1块钱。为了能上交易所,项目方往往会自己刷票,这笔投入至少需要3000万以上。
但是,这笔投入并没有回报保证,按照熊市的行情,90%的项目面临破发,也就是这上千万的上币费很可能血本无归,币圈人因此流传着一句话:ICO收割韭菜,交易所收割ICO。
投资人对交易所的规模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张天尔了解的情况是,哪怕最一般的交易所上币费都在百万级别。
事实上,交易所才是整个币圈中真正的庄家。
交易平台上每一笔交易,他们都会收取千分之二的手续费,以4月25日11点为起点,追溯过去24小时的交易量计算,币安一天之内的手续费收入就高达4342.468万人民币,火币为2928.99万,OKCoin则为3995.318万——这意味着,每年仅凭手续费,三大平台就能有上百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张天尔眼中,交易所才是最大的割韭菜神器,“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割全世界的韭菜”,散户们几乎都在裸奔,没有涨停板,没有任何监管,就是一个庄家的天堂。很多时候,交易所还在充当着帮凶的角色,不少交易所都有流动性管理的收费服务。
项目方会准备上千万的资金放在交易所,而交易所则利用“机器人”自动交易,自买自卖,制造出一片虚假的繁荣景象。
“今天我卖给你两块钱,你再卖给他三块钱,这对社会有价值吗?”趣链科技的创始人李启雷很难理解当下的ICO热潮,即使资金困难到发不出工资的时候,他也没有选择ICO,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零和游戏,资金都是在空转,“资金在金融体系里空转,已经是一个不好的趋势了,你还在凭空制造出来一个泡沫,让资本在里面游戏,个人的资产,甚至说社会的资金在里面游戏,这个有价值吗?”
ICO最疯狂的时候,李启雷经常会接到一些神秘的电话,“有一个发财的机会,我只告诉你”,没听完,李启雷就猜到了,对方也要发币了,为把他名字印在白皮书上开出了六位数酬劳。
原本白皮书是ICO过程中,发布技术材料和项目愿景的唯一渠道,却异化成了“站台目录”。每个ICO项目都在比拼自己能否请动大佬为自己站台,甚至有大佬公开宣布“站台收取1%的代币”。
“白皮书这个词已经被污名化了”,李启雷现在拒绝使用白皮书这个词,如果有客户问起来,就代之以技术文档和用户手册。
而“马勒戈壁”的白皮书就是一个极具荒诞意味的冷笑话。该项目的白皮书显示,项目的ICO更分为早鸟阶段、晚鸟阶段和傻鸟阶段,“系统会将剩余计算资源用于马勒戈壁AI计算,由AI草泥马无可争议的价值来实现马勒戈币的原初价值,而随着AI的能力升,马勒戈币的价值还将持续升,可以说是AI草泥马本位(Alpaca standard)”。
仅凭着这些天花乱坠的描述,上线不到一周,马勒戈壁就完成了ICO,成功募集到5000个以太币。
按照当时以太币的价值,这是一笔193万美元的财富。一战成名之后,马勒戈壁网站已经低调下线了原有的所有内容,并将其更名为Mass Grid。
与股市不同,币圈人对韭菜也有着一套独到的理解。“割肉了才是韭菜,持币的不是韭菜”,杭州人李晨借了15万元银行贷款炒币,眼看着市值已经缩水了75%,但仍然没有抛售,他仍相信牛市仍会到来,而自己只是先付了利息而已。
不过,币圈大佬们依然否认“割韭菜”的存在。号称中国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有一套著名的论述,“在交易场上,没人能逼你买,也没人能逼你卖,甚至没有人能逼你入场或者离场,那么割或者骗或者抢,又如何做到呢?”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天尔、董可可均为化名)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