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24小时割全世界的韭菜 揭秘币圈食物链:ICO收割韭菜,交易所收割ICO

从各种币到区块链,一项号称足以颠覆互联网的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为何却成为门槛最低的全球圈钱机器?

责任编辑:吕明合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处矿场。工人正在检修矿机。被誉为改变全球金融体系的比特币等系列虚拟货币的发明,在中国意外催生了全民的炒币热。(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4月26日《南方周末》)

“目前最主要的是培养韭菜”,对任何一个ICO项目而言,社群的规模和成熟度往往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

事实上,交易所才是整个币圈中真正的庄家。交易平台上每一笔交易,他们都会收取千分之二的手续费,以4月25日11点为起点,追溯过去24小时的交易量计算,每年仅凭手续费,币安、火币、OKCoin三大平台就能有百亿元的收入。

几分钟内,一个原本没有交易量,币值到底的垃圾币,就会突然暴增数倍,人性的贪婪此刻将以秒计算,稍有贪婪,就可能会被锁死在这只垃圾币中。

炒了一年币,程序员张天尔感觉智商都降低了,但凡他觉得不靠谱的项目,“都涨到让你怀疑人生”。

眼看着同事3万元本金入场,如今已滚到250万,张天尔也放下了自己的理性,“越不靠谱的项目,越有庄家拉,有庄家拉才有钱赚,与真实要解决的问题一点都不相关”。

事实上,连创造者自己都没有预料到,加密货币技术会成为一把“割韭菜”的利刃。眼看着ICO(首次代币发行)正朝着错误的方向渐行渐远,以太坊创始人维塔利克都不得不站出来警告,“数字货币随时可能归零,传统资产仍是存款首选”。他厌恶有人带着数千亿美元的数字财富到处炫耀,一度对此威胁,“如果你们再这样的不成熟,我就将退出以太坊”。

但比起动辄可变现的数字财富背后上百万美元真金白银的暴利,这样的警告显得苍白无力。

这个起初看似关于技术与梦想的故事,现在掀开理想的外衣,隐藏在幕后的ICO,每一步似乎都是在为收割刚刚入场的普通人而准备。“割韭菜”,在晦暗不明的交易市场上,这样的命名广泛流传,形象而生动。

ICO的秘密

“你知道,如果熊市来得再晚一点,用代码生成的2亿个数字货币值多少钱吗?”紧皱着眉毛,张天尔长叹了一口气,他伸出右手,折起了大拇指,“4亿,4亿人民币”。

2018年农历春节过后,突如其来的熊市,搅醒了张天尔的财富梦,他捶胸顿足,“如果2月前发,早就实现财务自由了”。

与大多数入局者一样,ICO就是在与类似股市的K线图赛跑。2018年2月前,投资人已几次警告过熊市将至,但张天尔没料到,熊市来得如此之快。

此时距离他开始筹划ICO,不过两个月时间。2017年年底,他离开了原来供职的投资机构,开始创业。

延续极客圈的江湖传统,ICO的私募是币圈中人情往来的一部分,币圈复杂的人际关系,就体现在私募轮的名单中。

“不看僧面看佛面”,波场币波场TRON项目创始人孙宇晨打趣这种现象。当年,许多人投资波场币,也是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