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邓宇昊感受今日之北大
学校理应更鼓励学生关心学校的制度建设,部分参与学校的治理。邓宇昊以及后来提交校务公开申请的老师与同学们所体现的,正是五四运动以来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公共事件的传统。这也是北大精神的重要一维。
责任编辑:陈恺辰
(本文首发于2018年4月12日《南方周末》)
2018年5月4日,就是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了。作为1898年追求君主立宪的“百日维新”中留下来的一项成果,北大与现代中国之命运的联系,可谓至深至巨。可以说,北大既是中国追求现代转型的直接产物,也为推动中国现代转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学术与人才力量。
这所学校在创立之初,即由梁启超拟定了《京师大学堂章程》,针对当时各省新设学堂“有西而无中,且有西文而无西学”“治中学者则绝口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le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