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乌鲁木齐:混血之城

就在能操一口流利德语的小胡子身边,头戴圆帽满面长须的西亚人和清凉装扮的西方人擦肩而过。如果说沿海大城市的开放和国际化是一种单向度的开放和多元化,那么乌鲁木齐则是一种多方向的开放和多元化。

延安路领馆巷——乌鲁木齐的维族社区,两个在街角正抽烟的维族年轻人友好地向这边瞟了一眼,克里斯蒂娜便好奇地近前试着用汉语问候,她想知道他们对即将抵达这里的火炬的看法。"火炬,当然非常好",小胡子对克里斯蒂娜的汉语发音赞不绝口:"您是哪里来的,汉语这么好!"

当得知克里斯蒂娜是报道火炬的德国记者时,小胡子突然改用流利的德语,——小胡子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德语,还能说流利的英语、土耳其语。令克里斯蒂娜大感意外的是,旁边的许多维族人都知道德国是个研究维吾尔文化很发达的国家,他们很多人都有出国经历。

乌鲁木齐真是个神奇的城市,其貌不扬的维族青年令克里斯蒂娜大为感慨。小胡子介绍,这条街上有不少人都懂几门外语。不少人即使身兼公职,也会因为语言优势兼职做做商贸生意。

在乌鲁木齐的大部分街道,如果你驾车匆忙驶过,你看不出这座大城与中国内地其他城市有何明显 区别,当然,在西北,它是最繁华的城市,它的五星级酒店甚至和人口多出好几倍的西安一样多。在南城的维族社区,它与内地城市面貌的相似性也远大于拉萨。只有维吾尔语标识和偶尔闪现一角的伊斯兰风情建筑,提醒你这是一座东西方文化汇集的中亚名城。

如果不仔细留意建筑风格,延安路附近的维族老社区很像广州、深圳的城中村,老楼房是六七十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