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机制“升级”:退出常态干预,交由市场决定
随着此轮美元指数回升带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势遏止,未来市场预期分化,人民币很可能将进入双向波动阶段。
责任编辑: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本文首发于2018年3月8日《南方周末》)
随着资本外流等因素带来的单向贬值预期消散,货币政策当局也在逐渐退出以“逆周期因子”为标志的市场调控政策,更大程度地由市场供需来决定汇率波动走势。
2018年3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比上一交易日略升18点,至6.3334。
此前数日,美联储新任主席鲍威尔国会“首秀”时表示,美国经济前景向好,将保持渐进加息步伐的观点,引发美元指数急涨,并在2月28日令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48基点至6.3294。
随着此轮美元指数回升带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势遏止,未来市场预期分化,人民币很可能将进入双向波动阶段。
回顾201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资本外流等因素带来的单向贬值预期消散,货币政策当局也在逐渐退出以“逆周期因子”为标志的市场调控政策,更大程度地由市场供需来决定汇率波动走势。
早在2017年初,货币当局对企业境外“非理性收购”的管制生效,前期外储急剧下降带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大幅缓解,同时随着美元指数走弱和宏观经济向好,人民币已具备实质性升值条件。
但在单向贬值的市场预期下,人民币升值迟迟未能实现。直至央行在5月25日引入“逆周期因子”,大幅过滤因市场情绪带来的“交易噪音”后,人民币汇率才在此后三个月内出现了近6%的强势“补涨”。
市场情绪的转换,使得支撑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诸多实质性因素陆续浮出水面:外汇储备规模从下降转为全年增长;房地产、酒店等境外资产性收购同比减少80%以上;欧洲央行等境外机构大幅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等等。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显示,在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带来的市场单边贬值预期转向压力下,2017年8月份已显示出人民币汇率市场中的“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