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星途"一夜成名?揭秘艺考火爆背后的喜与忧
为何近年来艺考报考持续火爆?
春节的余温还未散去,一年一度的艺考又热闹启幕。连日来,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知名艺术类院校招生考试陆续开考。记者探访各校发现,今年艺考报名人数再攀新高,竞争更加激烈。
为何近年来艺考报考持续火爆?
报考创历史新高
2月27日一早,寒风凛冽,北京电影学院2018年艺术类招生考试开考。校园各考点外都挤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考生和家长,不少考生是拉着行李箱直接从车站来学校应考。备考区域内,考生们正排队等待进入考场,家长们在寒风中翘首以盼。
今年,北影共14个院系艺术类专业招生,本科计划招生490人。然而,今年该校总报考人次高达45077,比去年增长近7000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表演学院报考人数高达9693人次,同比增长13.69%,继续保持最热专业之一,但表演本科录取计划仅50人。竞争最为激烈的戏剧影视导演(电影导演)专业的报录比高达225:1。
传媒大学的招考现场也人潮汹涌。该校招生办主任侯隽介绍,今年学校19个艺术类本科专业计划招生703人。但今年报名人次达51330人次,同比增加了14242人次,人数也增加了8000多,创报考新高。
其中,表演、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戏剧影视导演3个专业竞争最为激烈,报录比分别为327:1、144:1、134:1。河南、山东、河北是报名人数最多的3个省份。
中戏今年的招考同样竞争激烈。今年报考该校考生达5.1万多人次,比去年增长1.5万多,为历年报考人数之最,各招考方向报名人数均有较大增长,但计划招生仅598人。
该校介绍,报名增长最显著的为电影电视系。其中,影视编导和影视制片两个专业方向报名人数均增长1000多人次;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专业方向增长了3000多人次,计划招收25名学生,报录比高达286:1。
多因素催生报考热
尽管竞争激烈,为了圆艺术梦想、成为“明日之星”,依然有大量考生前赴后继地挤上艺考“独木桥”。许多人都是从小或是在后期培训中对艺术产生兴趣,有的苦练多年技艺,为的就是能考入北影、中戏、上戏等名校,从而走上“星途”,一夜成名。
“竞争太激烈了,但即便考不上,我也要去碰碰运气,至少为梦想努力过。”在北影考场外,山东考生巩熙熙说。
北京电影学院负责人孙立军介绍,近年来学校多个专业报考人数都呈增长趋势。增长的原因一是得益于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大环境,越来越多学生愿意从事电影行业;二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全国各地电影院日益增多,再加上互联网迅猛发展,电影得到更大范围普及,都促进了生源增加。
“现在许多人都感受到电影的魅力以及蓬勃的中国电影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对电影、对影视有梦想的人越来越多,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大。”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认为。
今年,报考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考生比去年增加了3000多人。该校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分析,报考人数增加可能与传媒行业受社会关注、传媒素养和文化传播能力受重视有关。
此外,侯隽分析,今年报考人数猛增还与“双一流”学科建设密切相关。去年,传媒大学的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入选我国“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学校今年招生的19个专业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专业都属于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这对考生有较大吸引力”。
报考需理性
艺考不易,其背后是考生耗资不菲的训练以及辗转多地备考、应考的辛劳。然而,记者采访发现,考生们并非都是为艺术而来,一些人对所报考的专业并不了解,盲目报考的现象依然存在。
部分考生坦言,参加艺考是因为学习成绩一般,考虑到将来好就业,才在父母或老师的劝说下突击培训,前来应考,有考生甚至在考场直接弃考。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表演专业负责人李立宏表示,报考人数增加说明专业获得更多考生和家长的认可,但也有相当多学生的报考可能不太实际。“他们对未来专业发展、从事的职业都不了解,可能是受到社会、家庭等多种因素影响。艺考这些年还是有些‘虚火’的。”
“艺考需要有备而来,不能一拍脑袋就要去参加。如果仅仅是临阵磨枪,在考试头三月赶紧准备,我觉得这个就叫‘不靠谱’。”孙立军建议,考生在报考时要理性,做好人生规划,要有追求艺术的愿望并且平时就要对想选择的行业勤做功课。
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艺术专业可能分数低、门槛低,是高考的捷径。然而,近年来各大院校在艺考中越来越重视学生文化素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以及高考文化成绩,今年依然如此。
“可能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艺考简单,其实艺考生付出的辛苦更多,而我们在招考中除了对专业有要求,对文化知识要求也很高。”侯隽说,“艺考不易,作为艺考生首先是自己要有兴趣,不是为了高考少几分,而是真正喜欢才能考出来。”
(来源:新华社)
网络编辑:邵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