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茅台”是“茅台现象”的必然结果 ——茅台集团迈进晋级之路最后一公里

开门见山,2018年度工作会,茅台开始谈论一个火烫的数字:1000亿。集团销售收入实现1000亿元这座山过去高不可攀,但现在可以信步而越。

从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巨大冲击中挣脱出来,仅仅两年时间,茅台已经脱胎换骨。

茅台曾设想2020年集团收入超过500亿元。这个数字在2016年成为历史纪录。到2017年年终盘点,茅台已身在764亿元高峰。

年度工作会上,茅台两位主官抑制不住内心兴奋,异口同声宣布900亿元为2018年的任务指标。提前实现千亿茅台,已成为大概率事件。

千亿营收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累加,这意味着茅台踏入了全球酒业一流品牌专属的竞技场。

“千亿茅台”将是对茅台实践的褒奖

从营收500亿元到营收764亿元,如果以100亿元算一级台阶的话,2017年茅台足足跨了两级半。

召开年度工作会之前,茅台设想了“破八计划”,即2018年突破800亿元。各方数据汇聚过来,精算结果出炉,不仅超出800亿元,还超得不少——898亿元,离900亿元只差2亿元。又几乎是两级台阶。

年度工作会上,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豪情溢于言表,列数茅台“三个前所未有”:“前所未有地跻身世界最具竞争力酒类企业前列;前所未有地接近打造‘享誉全球的国酒茅台’和‘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心和能力。”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斩钉截铁:“能快则快,不设上限,不留后路。”

茅台自2001年上市以来,以主营业务收入计算,年增速几乎都是两位数,其中2007年、2011年、2012年增长率更是分别高达47.6%、58.19%、43.76%。

2014年和2015年是例外,其时白酒行业深度调整,一片萧瑟,但茅台依然实现了正增长。

茅台连续17年的高速增长,面对行业颓势时的逆势上行,在资本市场上近乎完美的慢牛曲线,被业界公认为“茅台现象”。

“茅台现象”的背后,是茅台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2010年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了对跨国巨头资本并购中国白酒业的深刻担忧。

袁仁国说:“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的堡垒越来越少,贵州茅台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参与世界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激烈的国内竞争,只是另一场大战役的序幕。”

偏居西南内陆一隅,这个区域性的企业,却有着强烈的全球意识。

2011年4月9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理念、拓展思路、形成共识,拿出十足的信心和强有力的措施,用5至10年时间,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为“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为“中国国酒文化之都”,推动全省白酒产业跨越式发展。

如今茅台成功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高市值为茅台筑起了一道拒绝资本并购的防火墙,但仅仅只有防火墙是远远不够的。

当茅台叩响千亿企业的大门,意味着这个古老的传统民族品牌,已经具备了对标世界一流的能力。

有梦如马向着世界更为饱满地微笑

茅台蓄势已久。内部管理的“茅台经验”、企业运营的“茅台现象”、海外飘香的“文化茅台”,成为推动茅台超速持续增长的三大推动器。

营业收入千亿,是一道高高的门槛,将绝大多数企业拦在门外。门内,往往是能源、金融、高科技、建筑、地产、船舶、钢铁、汽车等领域的巨型跨国企业,像茅台这样生产具有强烈地域性的消费品企业,在这个殿堂内,未有先例。

茅台行进的速度令人惊讶。从一粒红缨子高粱变成一滴香气扑鼻的茅台酒,需要5年。回到5年之前,2013年茅台集团收入402亿元,不足2018年计划数一半。当时的茅台,远未能执白酒业牛耳。

茅台晋级千亿的路线极富意味。坚守酱香白酒这一传统工艺,茅台将一篇酒文章写出了春秋笔法,越是专注,越意味无穷,越传声致远。

即便是大洋彼岸,茅台调制的鸡尾酒也挑起味蕾的好奇心,而在许多派对上,异国的年轻人们热衷于越过鸡尾酒直接挑战茅台——一种来自东方的古老味道。挑战的结果让他们惊喜:这种味道很激烈,但足够奇妙。

世界知名品牌价值及战略咨询公司、英国知名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公布的2017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榜单中,茅台位列118位,较上年上升66位;而在该机构发布的“2017全球烈酒品牌价值50强”排行榜中,茅台以115.48亿美元的品牌价值,继续高居榜首,且品牌价值较上年增加57.77亿美元、接近翻番,较位列第二的尊尼获加高出70亿美元。

茅台既是“全球烈酒第一市值”,也已经是含金量十足的“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

茅台踏上晋级千亿之路,大大拓宽了白酒行业的发展空间。消费品行业白热化竞争的背后,是文化价值观的激烈博弈。作为中国白酒的文化IP,于华人,茅台是浓浓乡愁;于世界,茅台则是饱满的微笑,和拉斯维加斯公路边色彩浓烈的茅台广告牌相比,茅台在莫桑比克援建的卡腾贝学校更能彰显这种美好。

全新数量级的机遇和挑战

新的目标散发着强烈的吸引力,元旦刚过,茅台已经火力全开。

经销商大会、酱香酒经销商大会、供应商大会、年度工作会,四场大戏连贯登场,年度工作会刚刚结束3天,茅台酱香系列酒公司又在贵阳举办了茅台王子酒酱香经典上市暨年终答谢会……茅台现象背后是茅台速度——令人目不暇接的转速。

茅台大动作不断。

茅台正把质控体系向前延伸至供应商环节,将供应链优化视为战略红利;

茅台研究院已在筹谋之中;

茅台发出强令,自2018年起凡是不具有社会公益性质、不属于在建或试生产项目的子公司,都不允许亏损,同时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其他公司收入集团占比要达到10%,这意味着茅台的短板正悄悄变长,协同发展格局正在形成,茅台酒和茅台酱香系列酒霞鹜齐飞,是夺目的风景,但远非全部——这幅“赤水上河图”的长卷上,还有茅台金融,有茅台学院,有茅台物流混改,有茅台大数据……

茅台很稳。

首先是稳健供应。春节将至,茅台全力稳价的同时,更加快供货速度,向市场投放7000吨茅台酒、6000吨系列酒,确保春节以前的投放量,分别达到全年计划的25%、20%以上,并要求经销商在茅台云商的出货量从以前的30%提至40%。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说:“经过激烈的市场变化洗礼,我们进一步找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突破口和结合点,进一步增强了市场驾驭的能力,市场调控手段和技巧也更为娴熟。”

另一个要稳的是行业竞合环境。18日,五粮液高层到访茅台,茅台高规格盛情接待。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表示,要集聚双方优势资源,共同提升产区形象,打造酒业共赢链。

近年来茅台对推进行业竞合不遗余力,对省内白酒同业,茅台更是全力帮扶。

原因很简单,面对世界其他一流酒业品牌的咄咄逼人,中国白酒必须抱团。为出祁山,茅台已经磨剑太久,2010年袁仁国受访时说:“如果我们的目光不越过当下的局部竞争,关注世界潮流的变化,那么,危机迟早会敲响门铃。”

千亿茅台所传递的讯息,是全球命运共同体,也是一方水土能富一方人,它想证明在这个企业家最好的年代,所有人都能有梦如马。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