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地震博弈:重思国土战略

原地是否为重建最好的选择?中国西部广阔的国土其实并不适合人居,更遑论经济高速成长所带来的环境负荷。

责任编辑:戴志勇

东西平衡是中国百年来的难题,但当前独特的历史处境与全球暖化的尖锐情势,使得老问题有了新的视野。更大程度地集中城市人口,应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殊解方。

震灾已经满月,重建马上就要登场。据闻汶川等三个县城在县民的央求下,将就地重建,我认为有再思的必要。

2004年印度尼西亚亚齐在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划定危险海岸线,撤离原有的渔村,并且在原地广植椰林作为海啸再次来袭时的缓冲带。要这些灾民迁离世代居住的海边十分困难,但联合国开发署与印度尼西亚的重建委员会却必须坚持贯彻。原因无他,因为没有人可以保证海啸不会再来。

受难的生灵替我们问了许多沉重的问题,其中一个较为根本却未必能简单回答的提问是:原地是否为重建最好的选择?

这牺牲的近十万条人命,我们可以说:一部分是死于房屋耐震强度不足,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地处偏远而救援不及。要解决前者,必须彻底翻新包含监察制度在内的社会基盘建设,要避免后者,则必须检讨千年来的人地关系。

此次的震中汶川,刚好在中国西南至东北的地理对角线边上,断层移动的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