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硬立布景一样的时代‘背景板’” 《主角》作者陈彦谈为小人物立传

“我只是力图把演戏与围绕着演戏而生长出来的世俗生活,以及所牵动的社会神经,来一个混沌的裹挟与牵引。”

责任编辑:宋宇 邢人俨

长篇小说《主角》封面(作家出版社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月11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我不想硬立布景一样的时代‘背景板’” 《主角》作者陈彦谈为小人物立传》)

长篇小说《主角》是作家陈彦的第三部“跨界”作品。他在戏曲院团工作30年,其中担任专业编剧25年,其间获得了包括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众多中国戏剧界顶级奖项。

2011年,陈彦创作了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他只用到10%的采访素材,一年之后,剩下的90%成就了他的第一部同名长篇小说。

创作缘起于西安市文艺路附近,那里有一处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上下班途中,陈彦经常遭遇使尽浑身解数在城市谋生立足的农民工,他们“与驱赶者躲猫猫、捉迷藏、巷战、游击战”。他对这块城市“牛皮癣”产生了兴趣,经过采访调研,发现原住民共三千多人的两个村子,竟然挤进近10万农民工和大学生。

陈彦的《西京故事》和《装台》两部长篇小说,都聚焦于中国城市化产生的城乡差别、阶层分裂和“文明冲突”。前者的主角是栖身于“城中村”,靠“千层饼”手艺供养儿女上大学的民办老师罗天福夫妇;后者则将焦点投射在刁顺子代表的,一群常年为专业演出团体搭建舞台背景的“下苦人”。这些底层人物坚持以诚实劳动安身立命,在生存与精神困境的双重挤压下,顽强持守做人的底线与生命尊严。

在陈彦看来,戏曲是草根艺术,从骨子里就应为“弱势群体发言”。同样为小人物立传,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陕西籍作家主要关注乡村,他专注于城市叙事。

《主角》的主人公忆秦娥(注:前期艺名为易青娥)也曾在草根阶层辛苦挣扎,不过进入省城后贴上了城市中产阶层的标签。她对爱情完全被动,初婚嫁给地区副专员的公子,再婚丈夫则是知名艺术家;在舞台上,她是耀眼夺目的明星,粉丝无数,即使流落到茶社唱戏也日进斗金。巨大的空间转换和阶层更替之下,《主角》的各类形象塑造更为多元丰富,与过去陈彦笔下的“小人物”有云泥之别。

“小说将人物放在具体的历史情境和日常生活中,在社会变革和时代迁移的节点上,写经济变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