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祭

鉴于王久辛先生为纪念馆做出的重要贡献,今年国家第四次公祭仪式拟邀请他出席。

责任编辑:朱又可

2003年12月,南京大屠杀66周年之际,王久辛的长诗《狂雪》镶嵌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悼念广场一面大理石墙上,高2.2米、长39米。每天都有数万来访者参观。(资料图/图)

受邀

2017年11月10日13点52分,我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史专家、博士生导师汤重南教授发来的微信,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张建军馆长嘱他转告:鉴于王久辛先生为纪念馆做出的重要贡献,今年国家第四次公祭仪式拟邀请他出席。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邀请。早在27年前,我就以500行长诗《狂雪》作为我的祭献之牲,至今仍以39米的诗碑,耸立在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作家莫言为《狂雪》题字。(资料图/图)

记得2014年国家首次公祭时,我与《大秦帝国》的作者孙皓晖先生正在南京应邀讲座。当公祭开始,汽笛拉响,宣布默哀之际,孙先生和我并肩站在宾馆狭窄的阳台,面朝大屠杀纪念馆的方向,垂首而立,默哀良久。

接到正式邀请函并得到武警总部政治工作部批准后,我通知邀请方我将着军装出席公祭仪式。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人告诉我,军人有专门的方队,我所在的方阵是文史界方阵,须着黑色或深藏青色西装。

12月12日晚七点,在纪念馆举办的欢迎晚宴上,我与馆长张建军先生相会,他当着宴会厅很多人的面,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久辛先生,我还要跟您商量一下,这么多年了,狂雪诗碑老旧了很多,现在我想把它再重铸一下,您看如何?”当然求之不得,更何况这本来就属于纪念馆。我说:&l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