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修改,3亿病人恐一夜“患”上高血压
依据美国最新高血压指南,患者比例上升了14个百分点。而按中国人口基数计算,将增加约一倍(3亿)的新病人。“一觉醒来就成为高血压病人”会成为现实吗?
责任编辑:袁端端
(本文首发于2017年11月30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一夜“患”上高血压 美国修改指南,中国恐增3亿病人》)
依据美国最新高血压指南,患者比例上升了14个百分点。而按中国人口基数计算,将增加约一倍(3亿)的新病人。“一觉醒来就成为高血压病人”会成为现实吗?
中国的临床指南被指受国际左右已久,很多临床医生普遍按照欧美制定的指南大剂量开药。
中国专家们的结论是:美国指南的前提没错、结果没错,但并不适合中国。而即将发表的2017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会维持140/90的准入指标。
一觉起来,32岁的张悬(化名)发现自己成了“高血压病人”。
这一判断来自美国最新高血压指南。当地时间2017年11月13日,美国将此前国际上通行、以140/90毫米汞柱(单位同下)为线界定的高血压标准,降低到了130/80。这也是时隔14年来,美国指南首次更新这一指标。
于是,不仅收缩压长期徘徊在135的张悬成了“病人”。手术台上的医生、讲台上的教师、长途汽车的司机……都可能从潜在风险人员“转正”为高血压患者。
中国高血压领域专家将大洋彼岸这一变化,形容为“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
与此同时,《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7年修订版)》出台在即,作为业内标杆的美国版指南做出的巨大改变,中国指南“跟还是不跟”是专家们讨论的重点。
小小10毫米的汞柱之争究竟意味着什么?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专家表示,从科学上说,美国版指南并无显著漏洞,但不同患者群体中需要进行干预的血压水平本身具有差异,无需跟风。
此外,在一二线城市,中国临床指南被指受跨国药企利益驱使已久,而基层医疗对指南使用率低,这一影响范围深远的调整开始让学术界重新审视中国指南的自身问题。
半夜守候指南更新
13日凌晨天还未亮,北京阜外医院心内科教授张宇清就披着衣服起了床,开始刷新页面。随着鼠标点击声,张宇清的脸在夜色中一明一暗不断切换。
4点12分,美国高血压杂志(Hypertension)网络版挂出了最新高血压指南。张宇清数了数,有481页。几天前,他们特意花上199美元买了账号来看。那天凌晨,中国高血压联盟的核心专家和张宇清一样,大多在看指南中度过。
“当时我就知道,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国高血压指南制定单位、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长陈鲁原边读指南边抑制不住感叹。几天后,中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印证了他的判断。
这份《2017版成人高血压预防、检出、评价和管理指南》(简称ACC/AHA指南,或美国新指南),是由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联合会(AHA)等11个学术团体共同制定。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