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不止,是非不绝 洋奶粉:在中国的“最好时光”
国产奶修复消费者信心的九年,亦是洋奶粉在中国风生水起之时光。
责任编辑:何海宁 实习生 潘秋杏 姚琼
(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21日《南方周末》)
国产奶修复消费者信心的九年,亦是洋奶粉在中国风生水起之时光。从最初在大城市摧城拔寨,到如今在小县城逐步布局,从中外奶企的频频“联姻”,到贴牌洋奶粉的兴起与整顿,洋奶粉见证了中国奶业的九年成长历程。
“洋奶粉在中国,最好的时光是2008年至2015年,最近两年增长速度稍弱。”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乳业专家冯启对南方周末说,“现在进入一个比较均衡的态势。”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重创国产奶业以来,洋奶粉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一直居高不下。南方周末从海关总署了解到,经由海关渠道进口到中国的奶粉,从2007年的9.8万吨增长到2016年的82.6万吨,市场价值翻了十余倍。
国产奶修复消费者信心的九年,亦是洋奶粉在中国风生水起之时光。从最初在大城市摧城拔寨,到如今在小县城逐步布局,从中外奶企的频频“联姻”,到“假洋鬼子”的兴起与整顿,洋奶粉见证了中国奶业的九年筚路蓝缕。
涨价风波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奶业的分水岭,国产奶粉品牌遭受重创,洋奶粉伺机崛起。根据知名市场调研公司尼尔森的数据,2009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中,洋奶粉品牌多美滋、美赞臣和惠氏的市场份额分别仅为14.2%、11.6%和8%。此后,雅培、雀巢、美赞臣、惠氏等品牌几乎垄断了一线城市的高端奶粉市场。
在2008年至2013年间,洋奶粉的价格更是经历了“你方涨罢我再涨”的局面。如雀巢,到了2012年,相比2008年,其旗下产品每罐价格少则提高50元,多则超过100元。
“那时候价格一直在抬升,2013年的时候很多地方的奶粉都达到400块钱一罐,这就有点太高了。”冯启说。
直到2013年7月,国家发改委开始对多家乳粉企业进行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