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不是风花雪月,你一定要发声” 由宏大叙事走向个体经验的美术文献展
当代性不再依靠传统的、在地的文化,而是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或磨合产生火花。
责任编辑:朱晓佳 宋宇
(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21日《南方周末》)
在5分02秒的单屏录像里,“85后”艺术家厉槟源冲入一块水田,摔在混浊的泥塘里,浑身湿透。他起身、跳跃、摔倒,重复同样的动作。2014年,他用田地完成了这件名为《自由耕种》的作品。
这块田地原本属于厉槟源的父亲,父亲意外离世使它自然归入他名下。他不得不面对自己与故土之间的关系,尝试用身体重新检查和触碰陌生又亲切的出生地,从而确认自己的归属感。
作为参展作品,《自由耕种》出现在2017年9月15日于湖北美术馆开幕的第四届“美术文献展”上。展览以“应力场”为主题,探讨艺术对现实的回应。
主策展人冯博一与他的策展团队邀请了中国和其他14个国家的57位艺术家、共127件作品参展,第一次引入超过三分之一的国际艺术家,使本届美术文献展更大程度地超越了区域和本土的概念。
发端于武汉的美术文献展从2004年创办之初即介入当代艺术领域,试图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行文献性的梳理,进而建立关于当代艺术的学术平台。
“通过‘应力场’所关注或折射现实生活的具体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