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老农治沙记十三年走遍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

不能说是来治沙,一个老头来治沙,一定会被当成骗子。

责任编辑:吕明合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娄志平(右)为任玉海(左)的农田设置悬袋沙障。三年多来,沙障累加了三层,沙丘抬高了近2米。(南方周末记者 王瑞锋/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9月21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十三年走遍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 江南老农治沙记》)

13年来,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磴口到甘肃民勤、武威再到宁夏中卫和青海格尔木,他的足迹遍布中国西北的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

“你看全国最高的专家都认可了。”

不能说是来治沙,一个老头来治沙,一定会被当成骗子。

生长在江南水乡的娄志平,60岁前从没见过沙漠。见惯了葱油油的绿,14年前,有天他突然想去看看金灿灿的黄沙。

2003年,他从老家浙江嵊州驱车去内蒙古多伦。运气不好,他来错了地方,多伦水草丰美,转了几天,也没见到大的沙漠。他不甘心,第二年找了个当地朋友,这次去的是磴口。

磴口让他印象深刻,这一天适逢沙暴,飞沙走石黄沙扑面,似针刺在脸上,帽子、外套、裤子、鞋子里塞满沙粒,全身裹了一层沙,灰头土脸。

最让他触目惊心的是流动沙丘。像一条缓慢蠕动的蟒蛇,流动沙丘轻而易举地抹平草地,摧毁梨园,十米高的大梨树只剩树梢插在沙里,沙丘还斜插进黄河,泥沙俱下被裹挟着奔向华北平原。

同行的农业大学朋友问他,“你做花卉苗圃的,能不能防沙?”

“治沙和栽培是有点关系的,不妨试试。”娄志平说。这一试,就是13年。13年来,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磴口到甘肃民勤、武威再到宁夏中卫和青海格尔木,他的足迹遍布中国西北的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

2017年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举行,这一天,嵊州农民娄志平也参加了大会。他提出在流动沙丘顶部拦沙,为此制作的悬袋网沙障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种在流动沙丘顶部设置沙障以固沙的技术,被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技术鉴定为,“在工程固沙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你个南方人也懂治沙?”

60岁的这一年,娄志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跟年轻时闯云南一样,只身跑到宁夏中卫腾格里沙漠的沙坡头。

别人进沙漠全副武装,他穿着夹克、皮鞋、牛仔裤,拎着一桶酸奶,不为看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