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鲤鱼何时上餐桌?

中国的转基因鲤鱼在技术上已经做好了产业化准备,但是要拿到安全证书,真正送上人们的餐桌,可能还需要长时间的等待。

责任编辑:朱力远

 

(本文首发于2017年7月20日《南方周末》)

中国的转基因鲤鱼在技术上已经做好了产业化准备,但是要拿到安全证书,真正送上人们的餐桌,可能还需要长时间的等待。

2015年11月美国批准转基因大西洋鲑鱼上市,加拿大半年后也批准这一食用转基因动物产品,最近,阿根廷、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这种转基因三文鱼的商业化养殖试验,转基因三文鱼有望很快进入人们的食谱。而曾经领跑世界转基因鱼研究、因产业化受阻而潜水多年的中国转基因鲤鱼也浮出了水面。

转了半个草鱼基因

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个转基因小鼠诞生,燃起了各国科学家开展转基因动物研究的热情,转基因猪、牛、羊、鸡、鱼等相继培育成功,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研究员团队则成为转基因鱼研究领域的领跑者。

1984年,朱作言研究员团队采用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子与人生长激素基因编码序列组成新的重组基因,显微注射到鱼类受精卵,先后获得转基因泥鳅、鲤鱼、鲫鱼,并表达重组人生长激素,转基因鱼生长速度也显著快于非转基因鱼,并发现转植基因整合的行为与机制,从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鱼模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仅欧美等极少数实验室有能力进行基因克隆,可用于育种的基因很少,朱作言研究员团队建立的这些转基因鱼模型是第一次探索农艺性状的转基因研究,研究人员也没有过多考虑产业化应用问题。不过生长快速一直是动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果能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生长快速的鱼类新品种,有望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不久,朱作言研究员团队研究人员就提出了“全鱼&r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