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潜行 “每一次深潜,都是一次超越”
“载人航天已经经历了几代航天人,才到今天这一步,而‘蛟龙号’这十年,只能算是深潜事业的第一代。”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李嘉平 陈雅柔
(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24日《南方周末》)
人们常常将载人航天与深海勘探作比较。从人数上来看,全球迄今已有四百多人进入过太空,但目前仅有3人以探险的方式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载人航天已经经历了几代航天人,才到今天这一步,而‘蛟龙号’这十年,只能算是深潜事业的第一代。”
2017年,是“蛟龙号”服役的第十个年头。
十年里,“蛟龙号”一头扎入深海,从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海试成功,到2017年6月,“蛟龙号”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载人作业型潜水器的深潜纪录。这一深度,意味着“蛟龙号”能够进入全球99.8%的海底深渊。
“在这个海洋面积占71%的星球,‘蛟龙号’的存在,是国家推进海洋探索的重要保障,是勘探海洋资源的重要利器,是未来海洋竞争的重要力量。”国家深海基地技术部副主任杨磊用了“三个重要”,强调了“蛟龙号”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不足800米,几乎没有参与深海科研和勘探的实力。如今,中国在国际海域中的开采勘探区域,已超过任何国家。
“就像在听海洋的心跳”
2017年6月23日,“蛟龙号”跟随母船“向阳红09号”结束了18302海里的航行,足迹遍布西北印度洋、中国南海、西北太平洋,收集了大量珍贵样品和数据。
“海底很美,形状各异的小鱼,好大的海星,成群的龙虾,它们自由自在地畅游,让整个海底世界如梦幻一般。”傅文韬是首批中国自主培养的潜航员之一。“这一次科考非常顺利,我们还首次获得了2条雅浦海沟狮子鱼样品,狮子鱼在深渊海底游起来动作优美,两个张开的鳍像飞翔中鸟儿的翅膀”。
张奕看到的深海海底,则充满了童趣,“漫山遍野”的棕色贻贝,依附在热液口周围的盲虾;在“蛟龙号”灯光照射下,泛着彩光的海葵海参,还有在水中摇曳,婀娜多姿的白色珊瑚……“看着那些美丽的珊瑚,我都不忍心抓它,就只捡些已经死掉的做研究。”
经历了“蛟龙号”的第38次科考航行,29岁的张奕,和队友赵晟娅一起,正式成为中国仅有的两位女性初级潜航员。
历时138天的大海颠簸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