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通过翻译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国对外影响日隆,让学术界也热闹起来。

责任编辑:刘小磊

大卫·霍克思教授为了专心翻译《红楼梦》,辞掉了牛津大学的教职。(资料图/图)

中国对外影响日隆,让学术界也热闹起来。著名翻译家、浙江大学教授许钧先生撰文指出,要通过“文化译介”,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甚至要改变中译外被重视不足的问题。确实,目前中国文化还未在海外迈开双腿,来去自由,而更像坐在轮椅上,上坡的时候尚需有人“助推”一把。但过度依赖“助推”,对中国文化在海外的自足发展,并不一定有利。

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尚且存在人才不足的瓶颈。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曾称,中国真正合格的中译英人才不足百人。人才的匮乏导致的文化“逆差”一时难以改变(参见中新社记者2008年对黄友义的采访《中国稀缺“中译英”人才导致文化“逆差”》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8/08-07/1338359.shtml)。这是一重现实。另外一重现实,是因为进入门槛低,而今是个高校都有外国语学院,乍一看人才济济。国家的各种翻译、外宣基金,都在体制内,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