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改五年考赢了口碑,少了收入
深圳市卫计委医政处前处长廖庆伟认为,公立医院改革改来改去,如果没有改到医生的行为,医生希望病人多吃药、多做检查、多做手术,改革就不能说成功。
责任编辑:吕宗恕 何海宁
(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3日《南方周末》)
作为深港“携手推动医疗改革”试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若干改革措施赢得了患者口碑,取得了社会效益。但是,在内地现行医疗体制之下,这家按照香港理念运作的医院“怎么活下去”却一直是个悬念。实际上,从开业之日起,港大医院就面临悖论:它做得越好,“吃亏”可能越大,其生存就可能越艰难……
深圳市卫计委医政处前处长廖庆伟认为,公立医院改革改来改去,如果没有改到医生的行为,医生希望病人多吃药、多做检查、多做手术,改革就不能说成功。
2017年7月底,在拿到工资单之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医院”)“一片哗然”——这个月的钱比上月少了。
李亚男(化名)是港大医院资深护士。据其透露,近几年,随着深圳又开办多家新医院,导致医务人员紧缺,为了留住人,各大医院都给职工加了薪。而港大医院因“囊中羞涩”,工资迟迟没涨。2016年底,新院长上任,医院为了提振人心,给护士和医技人员临时加薪,并计划2017年7月出台正式方案。但到了月底,加薪方案没有出台,临时加的部分也没有了。
五年来,李亚男所在的科室先后走了多名护士,流失率达20%。港大医院另一消息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院确实计划出台薪酬调整方案,但仍在征求员工意见中。新方案保证员工的固定工资,在绩效方面做了改革,以进一步激励员工。而之前的临时性加薪政策,确实也已取消。
这是港大医院长期以来所面临财务压力的写照。事实上,依照香港理念运营的港大医院,在内地的医疗体制下能坚持多久,从一开始就充满挑战。这一点,深圳市卫计委医政处前处长廖庆伟体会犹深。
廖庆伟曾担任过港大医院首届董事会秘书。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港大医院是在上级支持下,由深圳市政府和香港大学合办,深圳方面出钱,香港方面出人(管理层),试图在“最难的”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探索新模式。
由于香港与深圳的医疗体制截然不同,“到底怎么样,我们心里也有点打鼓。”据廖庆伟介绍,根据原来测算,港大医院开业前五年总支出为101亿。当年办院的思路是,医院最初的开支以财政补贴为主,但投入会逐年减少,直到医院具有了“造血功能”。(详见2016年3月3日南方周末刊发的报道《一名海归医生的“医改梦”》)
据廖庆伟透露,由于建筑规模庞大,港大医院仅大楼的维护费用一年就要1个亿。此外,由于推行类似公务员“高薪养廉”政策,人工成本也高于深圳其他医院。
根据最初的设计,开办五年之后,也就是从2017年开始,港大医院将和深圳其他公立医院一样开始“自负盈亏”,政府财政投入仅占医院运营费用20%左右——这在全国已是最高。而在香港,公立医院90%以上的运营开支都由政府财政负担。
但与其他公立医院不同的是,作为一家“改革”医院,港大医院在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