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我献爱心你还不要?台湾921地震社工救助借镜
“灾后重建是很长时间的事情,大家的热情不要在第一时间就燃烧光了,要轮流接棒。”冯燕说。
5月19日上午,台湾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冯燕接受完南方周末的电话采访之后,匆匆赶去开会。她兼任董事长的台湾“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一下简称“儿盟”)受到上海市民政局邀请,将一起赶赴四川绵阳做失依儿童的扶助工作。
20日,“儿盟”执行长带领团队里最有经验、身心健康程度最好的社工作为第一梯队飞去四川,评估灾区的具体需求,以后每隔十天都会有另一梯队前去替换。冯燕和留守同仁则会尽快募集所需物资。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考虑到灾区儿童能否听懂他们的台式普通话,请上海民政局招募了讲四川话的志愿者。另外,他们担忧的是两岸没有直航,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他们已经在跟台湾红十字会联系,看能否随红十字会的救援队伍飞去四川。
紧张,却有条不紊。这得益于1999年9月21日那场大地震。冯燕还记得,第一次遇到如此重大的突发灾难,台湾人也是手忙脚乱,急忙寻找日本阪神地震的经验。今天,得知大陆也有众多热心人想为四川灾区献爱心,冯燕和其他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港台专业人士,一致叮嘱:“热心虽好,但还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接受相关训练才行。”
救灾时可以牺牲一些民主去实现效率
更长的时间:资源分配防“乱”
1999年9月21日凌晨,台湾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中在台中南投县,当地多山,地形类似四川。
除了“慈济”、“世界展望会”等体制完善的大规模慈善团体之外,台湾的大多数中小民间组织和热心人士在921震后的头几天,一个记忆都是“乱”。冯燕就眼见着有些热心人自己开车送来物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