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大湾区】周其仁谈粤港澳大湾区
要实现跨入世界级湾区的“关键一跃”,就需要打破无处不在的行政主导、权力驱动的资源配置模式,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用世界级资源,解决世界性问题”。
责任编辑:冯禹丁
(本文首发于2017年6月22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周其仁谈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就像煲一锅好汤,关键在浓度和密度》)
2017年6月20日上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资深讲席教授周其仁,在香港君悦酒店会议厅内对四百多位海内外政商学界知名人士侃侃而谈“煲汤”。
在这场以“共建中国的世界级湾区”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中,身为主讲嘉宾的周其仁教授以粤港地区特有的“煲汤文化”为例,阐释了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种种需求与动态——“创新就像煲一锅好汤,关键在于浓度和密度”。
他指出,以“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中国13%GDP”的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要素聚集的“密度”上已经领先全国,但在要素质量、互动与融合等“浓度”上,仍与世界三大湾区有着较大差距。
他同时强调,粤港澳大湾区不应成为其他湾区亦步亦趋的追随者,而是要以自身的改革实践与创新思维,为时代寻找“世界级难题”的解决方案。
在周其仁教授看来,作为中国最具创新优势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更要考虑怎么能从并排跑往领跑转型。
要实现跨入世界级湾区的“关键一跃”,就需要打破无处不在的行政主导、权力驱动的资源配置模式,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用世界级资源,解决世界性问题”。他表示期待中国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大湾区能够煲一锅“创新驱动增长的浓汤”,以此来完成中国经济发展下一阶段应该承担的使命。
演讲结束后,周其仁教授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独家专访,深入阐述了他近年来对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生态机制等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我们被上一个 成功拖得太长了”
南方周末:您在今年年初的演讲中,曾经提到中国经济要靠“改革突围、创新突围”。为什么会用“突围”这样的概念?困住中国经济的“围墙”是什么?
周其仁:这座“围墙”就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这个话题已经谈了很多年了。为什么要转变?就是因为不可持续,消耗这么多的资源,对环境破坏这么大,难以为继。
但是这个问题已经看到了很多年,为什么还老在说?一说再说就是因为“出不去”,这不就是被围住了吗?
从大国的发展路径来说,早期外向型经济主导发展的时候,国内挣了钱,也就有了内需;然后通过壮大内需走上平衡发展的道路,是比较理想的发展模式。
但我们被上一个成功拖的时间太长了,在很长时间里维持着高额的出口顺差。包括欧盟、美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也要面对国内贸易平衡的问题,所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下一步我们要维系高外贸顺差式增长已经不可能了。
一是成本优势减弱,这些年市场成本涨得快,非市场成本涨得更快。税收、社保比工资涨得快多了,我们的土地出让金增长更是涨得离谱,这就是问题。
第二是外部会反弹,中国经济发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