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方、选好胶、熬好膏” 丝路古药亮相道家圣地,助推中医药国际化浪潮
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商品、技术与文化悄悄地流淌着。
1291年春天,从福建泉州港出发,经爪哇渡过印度洋,历时两年零两个月,蒙古公主阔阔真终于抵达伊儿汗国港口忽里模子(今阿巴斯港)。
这是一桩近乎“和亲”的政治婚姻,阔阔真的嫁妆自然十分丰厚。随嫁物品中,除陶瓷、丝绸、茶叶等物品之外,据说还有一些神奇的养颜美容珍品。作为公主船队的随行者,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其作品《东方见闻录》中记载说,阿胶也位列其中。
“他当时从中国带回了很多与本国物品有区别的、很奇特的东西作为纪念品,瓷器、砚台、风筝、木雕、木梳等,而所带回的保健品中就有阿胶。他带回阿胶的原因,一方面说明对阿胶的功效甚为了解,另一方面可能是阿胶易于长期保存。”国际旅游文化专家乔然教授分析说。
古代世界中,中医药与外部的接触总是昙花一现,毕竟交通、战乱以及时断时续的海禁政策,极大限制了商品、技术与文化的全球性大融合,而中医中药开启真正国际化浪潮却始于当下。
“中药必须走出去”
从广州历经两小时车程直抵罗浮山,空气清新,举目苍翠。2017年6月9-11日,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养生专家、学者,以及健康产业的知名人士共聚“中国(惠州)第三届国际养生大会”。
会上不乏“留着白胡须悬壶济世的老者”,更多参会者却是“西装革履”。这种着装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中西医学的分野与融合。其中,来自马里共和国博士后迪亚拉先生颇受瞩目,他以一口流利的中文发表了题为《中医文化之“中和”养生》演讲。
来华学习和工作多年,迪亚拉先生正是中西医国际大融合的倡导者与见证者。他并不讳言,中医药发展一度遭受“排挤”,甚至被提议废除。
这种偏见的改变与罗浮山有缘。1600年多前,中国药王葛洪就隐居罗浮山,修道炼丹,采药济世,不仅发现并记载1200多种道地草药,还整理出《肘后备急方》。在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岁月里,《肘后备急方》迅速成为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
正是从葛洪所记载的青蒿治疟药方获得启示和灵感,屠呦呦成功发现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10月,屠呦呦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这标志着,中医药学的价值已得到世界认可。
“只有坚持科学标准和方法,中药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大健康战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多次呼吁,“中药必须走出去、要国际化,而国际化最大的桎梏是‘量化’,这正是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一,如果不能‘量化’,中医药的学科性将会受到质疑。”
多年来,东阿阿胶不仅自身组建现代科研团队,还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多家科研机构从事“量化”研究,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大量的临床数据,推动中医药的科学性逐渐变得直观、清晰,并一步步走出“说不清、道不明”的窘境。
一枝独秀背后的秘密
作为传承近三千年的滋补国宝,东阿阿胶也是此届国际养生大会上“中国滋补养生”的唯一受邀代表。
“经过几千年的验证,阿胶在滋补方面不偏、不燥、不火,适用人群广泛。”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养生学博士生导师刘焕兰认为,阿胶是最具代表性的滋补类中药。
亮相道家胜地罗浮山,古老的养生文化也在此“南北交融”。会议期间,东阿阿胶滋补养生展示区前车水马龙,来自广州的林先生还专门带来珍藏十年的东阿阿胶块,前来咨询药效和服用方法。
中医历来讲究“防重于治”。刘焕兰教授还进一步解释说,膏方亦俗称膏滋药,有滋润、滋补之意,在进补养生和“治未病”方面有独特的效果。
“希望养生膏方能给大家带来更多健康长寿的秘诀,达到健康养生的状态是我们推膏方的目标。”在分论坛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晓天还现场分享五大膏方。
一时,现场观众如获至宝,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记录下这一组组珍贵的配方。
然而,随着民众对大健康的追求日渐高涨,养生市场却变得鱼龙混杂,甚至出现不少认知误区和假冒伪劣商品。对此,国际养生大会执行主席、中医养生学博士后导师刘焕兰教授痛心疾首的指出:此前出现的“绿豆养生热”,一碗绿豆行天下,不分体质不分季节不分年龄都乱喝,一些保健品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包治万病”的虚假宣传。
不少保健品的生命周期通常不过三年五载,它们大多因为不实的疗效以及虚夸的宣传而消逝。大浪淘沙,惟有东阿阿胶一枝独秀。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学研究所副所长刘长喜认为,这是因为从产品质量、产品可续、质量把控等方面来看,东阿阿胶都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开好方、选好胶、熬好膏,才能确保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周祥山进一步解释说,东阿阿胶是全球最大阿胶生产企业,现已建成行业内最先进的科研平台7个,其中5个是行业唯一。
周祥山还为现场观众揭秘东阿阿胶的“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以及如何以简单手段鉴别阿胶的真伪优劣。
丝路“领头雁”
医者父母心,爱心无国界。
“中医养生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共同努力将中医养生推向世界,不仅让13亿人受益,而且要让全世界70亿人受益。”国际养生大会执行主席、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刘焕兰表示。
自美国内华达州1973年率先通过全美首个中医法案以来,中医药逐渐得到世界性认可。来自国际养生大会的数据显示,中医药当前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万家中医诊所,18个国家和地区已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医疗保险体系,约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产品治疗,行业年交易额近5000亿元,并以年10%-20%的速度递增。
东阿阿胶正是这一轮中医药技术外溢的“领头雁”。2011年春天,印度尼西亚大规模爆发“登革热”疫情,当地医生通过临床发现,一种来自中国的“特效药”效果显著——所谓“特效药”正是复方阿胶浆。2012年,在日本厚生省实施的842项农残检测中,东阿阿胶所有产品实现零检出。
东阿阿胶已肩负起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使命,为中医养生的全球化再添一张耀眼的“国家名片”。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沟通、融合的道路、桥梁和纽带。以前流动的是丝绸和瓷器,未来流动的是商业和文化,而中医药恰恰兼具了商业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天然具备了‘一带一路’先锋的禀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认为。
如今,阔阔真公主远嫁的孤帆已经远去,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繁荣,东阿阿胶再次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畅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