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眼中的“一带一路”
2015年后,“一带一路”媒体热度剧增。除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被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外,更关键的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正从抽象走向具体。
责任编辑:曹海东 于冬
(本文首发于2017年5月11日《南方周末》)
2015年后,“一带一路”媒体热度剧增。除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被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外,更关键的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正从抽象走向具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的国情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媒体对“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解读,其背后是对推动各国经济更加平衡、协调、联动发展的期待。
自“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如何报道‘一带一路’”成为所有关注中国和周边地区政治经济局势的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海外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历经不解、了解、契合,其背后是“一带一路”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全世界,是一个全新的治理模式。
对关注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海外媒体来说,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年度重点报道对象,“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舆论场热词。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中国今年重要的外交活动,并且评价其为“北京展示自己在全球基础建设和投资上领导力的机会”。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总统普京的话说,高峰论坛框架下两国元首的会晤,会将两国关系保持在“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上”。虽然论坛还没开幕,但《印度斯坦时报》驻京记者李学华(Sutirtho Patranobis)已经开始预先采访中国专家,他关注的重点是中巴经济走廊对印度的影响。
来自新加坡的记者林展霆说,这是他报道“一带一路”的第三年,从小方块开始写起,他所撰写的关于“一带一路”报道现在能占到一整版版面。
向纵深发展,是如今外媒对“一带一路”报道的总体趋势。西方媒体早期使用更多的是“丝绸之路”或者“新丝绸之路”。《纽约时报》将之定义为&l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