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的改编权,就这个没卖出去

当历史走过来,你会发现电影不是单一形态的。

责任编辑:李宏宇 实习生 郑韶仪

梅峰使用现代的数字摄影机,配以1950年代的老镜头,用黑白画面来拍这部电影。拍摄的时候,他会主动限制自己使用今天的电影技术。(剧组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4月27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老舍小说的改编权,就这个没卖出去 导演梅峰与<不成问题的问题>》)

“镜头特漂亮、正反打弄得特准,控制观众的视点,通过音乐时时刻刻暗示观众,调动他们的情绪……我们的意图是,放弃这套东西,大家就看看到底这个故事本身有没有趣味吧。”

——梅峰

2017年4月23日晚,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揭晓“天坛奖”,《不成问题的问题》成为获奖的唯一一部中国影片。范伟凭借片中的表演获得最佳男主角奖,编剧梅峰、黄石获得最佳编剧奖。

梅峰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副教授,也是影片导演。2014年,电影频道为纪念老舍去世50周年(2016年)提前做准备,想做一部电影,项目负责人找到了梅峰。2015年初,北京电影学院推出“新学院派”导演计划,梅峰把纪念老舍的电影项目报了上去。

梅峰是中文系出身。他读本科时,学校里教中国现代文学的老师,是北大王瑶先生的弟子郭小聪。郭小聪给学生们讲中国现代作家每个阶段的逸闻趣事,也讲到这些作家作品的经典段落,“讲到沈从文、张爱玲、老舍,让你发现每个作家领略的东西不太一样,每个人是一个独特的世界,给我们打开了中国现代文学非常有趣味的一扇门。”梅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尤其让梅峰印象深刻的作家,是郁达夫。“他执著于情感的细腻性,其实没有什么大时代,就是个人的一些情绪,有感而发的东西。但是他的短篇我觉得都非常精彩,特别是《沉沦》。”

2009年,在大学教电影的梅峰第一次参与电影创作,给娄烨执导的电影做编剧。故事的主角是南京的一对男同性恋人,剧本写成后,娄烨给两位男主人公添加了一段读书的情节,读的是郁达夫的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影片也取了近似的名字——《春风沉醉的夜晚》。“娄烨放进郁达夫的东西以后,我觉得也挺符合那个情调的,都是社会当中比较普通平凡的小人物的情感生活、命运挣扎。”

梅峰凭借这部电影获得2009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接到老舍电影项目,梅峰的想法是把老舍的某个文学作品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