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被打垮时,才会追问内心” 对话反腐纪实作品《追问》作者丁捷

《追问》走红后,很多媒体追访,更关心其中的八卦情节,高官的情爱故事,这让丁捷感到有些失望也有些无奈,这不是他的初衷。他开始一遍遍地跟后续的媒体强调,“追问不要八卦”。

责任编辑:刘斌

2017年4月17日,丁捷在办公室。(刘炎迅/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4月20日《南方周末》)

“我从中选了28个以上地厅级与省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最后成功与他们接触,与其中13人面对面长时间交谈,获得了数十万字关于他们人生道路、心灵历程和灵魂语言的第一手资料。最后又从中选择了8位典型,进行深度记述。”

《追问》走红后,很多媒体追访,更关心其中的八卦情节,高官的情爱故事,这让丁捷感到有些失望也有些无奈,这不是他的初衷。他开始一遍遍地跟后续的媒体强调,“追问不要八卦”。

“我一上任(纪委书记)几个月,系统内就有一个贪污案件曝光,然后接二连三不断。自己亲自去参与处理这些案子,是人生第一次,非常震惊,因为出事的都是同事啊。最夸张的,一个正处级单位的领导班子全倒了。”

丁捷一头短发,看起来很干练,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但仔细看,能看到一些白头发,隐约藏在其中。他说话语速很快,音调起伏有力,说到激动时,还忍不住飙几句糙话。

身为江苏省某国有文化集团纪委书记的丁捷,还有一个身份——作家。丁捷出过好几本浪漫爱情小说,甚至还写过几本儿童文学绘本。

丁捷的最新一部作品是口述体反腐纪实文学《追问》,这部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著作,通过一群落马官员的口述纪实,描摹他们从破纪到违法的过程,揭示腐败分子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他们灵魂衰落的轨迹。

从高校到官场,从省城机关处长到援疆干部,从省委副书记大秘,到国企纪委书记,这些年丁捷身份不断转换,看到、听到和经历了太多故事。这一次,他因为《追问》成为“网红”,并让这部作品与热播的《人民的名义》并驾齐驱成为反腐文学的标杆之一,看似偶然的非虚构写作,其实是他人生经历的一次必然结果。

2017年4月中旬,在六朝古都南京,南方周末与丁捷进行了一场对话,探讨他的“斜杠人生”,以及在《追问》一书中,他是如何窥探人性和体制的。以下楷体字部分,是丁捷自述。

《追问》一书的封面照。(出版社供图/图)

“当代罪与罚”

做了四年多的纪检工作,丁捷处事谨慎,因为业余时间写作,成为省内知名作家,经常有朋友来讨书。为了避人口舌,他从来不用单位的信封,而是自费做了一批大信封,用来装书送人,信封上正面写着,“事态不常暖,文学可御寒”。

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也曾说过,“(腐败)其中隐藏的千头万绪、潜在的参差不齐,缺少经常、有效和深度的曝光。”这句话也被丁捷放在了《追问》的扉页。

丁捷说,十八大以来,“我们有幸亲历亲闻我党猛撕‘老虎’画皮,把诸多腐败分子打回原形”。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就曾说:“看待腐败问题要有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

在《追问》这本书中,“我从中选了28个以上地厅级与省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最后成功与他们接触,与其中13人面对面长时间交谈,获得了数十万字关于他们人生道路、心灵历程和灵魂语言的第一手资料。最后又从中选择了8位典型,进行深度记述。”

著名作家二月河看完《追问》后说,这是一部“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

为什么没有一一对应现实中的真人真事?很多警示片里会这么做,需要真人出镜,但我要尊重他们,即便是一个罪犯,也需要保护隐私,在人格上他与你是平等的。

落马的很多官员,其实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他们原本属于朝气蓬勃的1980年代,有热血有才华,那时不是有首歌唱嘛,“光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