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号基金会“洗牌”进行时
“公益慈善领域现在挂羊头卖狗肉的总量还不少,有的抽逃注册资金,有的搞变相利益分配,有的不经民主程序随意借贷投资造成基金会巨额损失,还有的搞不正当关联交易。”
责任编辑:吕宗恕 实习生 冯佳雯 周棋彬 林志伟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公益慈善领域现在挂羊头卖狗肉的总量还不少,有的抽逃注册资金,有的搞变相利益分配,有的不经民主程序随意借贷投资造成基金会巨额损失,还有的搞不正当关联交易。”
慈善行业正在洗牌,国字号基金会也从一个“有特权”的群像走向竞争和分化。
慈善法来了,公募资格不再是有政府背景的基金会、慈善会的特权。而近两年的“行政脱钩”也令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失去“特权”。2017年1月5日,民政部官方网站公布基金会2015年度检查结论公告(第二批),首批被民政部认定为慈善组织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中华文学基金会这4家国字号基金会赫然出现在年检“不合格”名单中。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部法律被称为慈善领域的基本法,其中最被称赞的内容之一,是放开公募资格、禁止行政摊派捐款。
2017年2月底的一天,在朋友圈流传甚广的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在全国工作会议中的讲话,更是大谈“底线思维”,要求“社会组织不要出事”。
这一系列信息是否释放出一个信号: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正在接受严格监管、按优胜劣汰的规则加速洗牌?
国字号基金会的分化
2017年2月22日,中国检察官教育基金会的注销申请得到民政部批准。这是中国社会组织网上唯一的基金会注销公告。这家成立于1993年、在2013年净资产过亿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近两年捐赠收入连续锐减,到2015年净资产只剩两百余万元,远远低于800万元的注册资金要求。
该基金会的官网已经关闭,注销原因尚未公开。但一个透明度高、过往业绩良好的基金会就这样“消失”了,难免令人惋惜。毕竟,基金会的国字号招牌本身就是稀缺资源。根据民政部公布的《基金会名称管理规定》,只有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才能在名称中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而非公募基金会、地方性基金会不得使用上述字样。
“国字号基金会”就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俗称。虽然都在民政部登记注册,基本都有一个国家部委级别的业务主管单位,但是细看近百家国字号基金会,其表现大相径庭。
公开募捐的分化最为明显。以中华慈善总会(含按国字号基金会管理)为首的机构,靠募集进口药品为主、年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