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时光从桥下滑过
“我每次描述一个城市,其实都是讲威尼斯的事。”——马可·波罗
责任编辑:杨嘉敏
紧随着中国春节到来的2017年威尼斯狂欢节,为冬日略带萧索的水城带去其狂欢节独有的节制式高冷气氛。这座水城“宗师”,有大大小小118个岛,150条水道,435座桥。让我们开始讲述关于桥的故事。
“我每次描述一个城市,其实都是讲威尼斯的事。”——马可·波罗
多年前,我刚刚离开了一个人,独自背着双肩包,坐了北上的夜车,奔往威尼斯。
彼时我爱坐夜车。四顾茫然,不知道身处何地,窗外没有一点点参照物,可是心里却是笃定的:明天,一定会到达那个地方。就像一定会到来的命运。
于是在晚春的清晨五点,我站在了威尼斯粉色的天空之下。整个岛屿还没醒来,天空尚是一团团潮湿模糊的雾气,有鸽子排列在屋顶,空气是寒峭的,带着一点点腥味,清新得让人觉得肺部有些疼痛。
火车上下来的人匆匆消失在各个角落,桑塔露琪亚车站顷刻又陷入寂静。我随着另一个棕色头发的背包女孩信步前行,晃到赤足桥上,呆了一会,看海水拍岸,有海鸥在立柱上懒懒的梳理羽毛。只有我们,是过客,不是归人。
如果说运河是威尼斯的生命,那桥便是这座城市的肌理,像圣徒的标识,用几百种面貌成为威尼斯的提喻。海水是波澜起伏的,是微波荡漾的,是潮起,是潮落,是蓝色,是绿色,是时间的流动,是故事的注脚,而桥,是一直安静的镶嵌在威尼斯人每一天的生命中。
赤足桥下岁月神偷
赤足桥(Il ponte degli Scalzi)是威尼斯大运河上四座大桥之一, 1932年动工,两年时间完成,成为第三座大运河上的大桥。
威尼斯人骨子里有一种骄傲,也许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威尼斯共和国的历史,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威尼斯人的血液中。为了这种情结,赤足桥的设计者穆齐(Eugenio Miozzi)参照威尼斯桥梁的代表——里亚多桥,采用伊斯特拉半岛的石料,设计了这座单拱石桥。白色的桥身和柔和的曲线,使得赤足桥像一条丝带,轻盈地搭在大运河上。
1932年设计修建的赤足桥,台阶又矮又宽,让人自然而然地放慢脚步拾级而上。站在拱桥的最高点,我和陌生的女孩都停下来,凭栏处,大运河的海水还泛着青色,北侧的赤足教堂正面灰白色大理石被朝阳染得一抹暖色。赤足大桥的名字便是由这座1705年为赤脚加尔默罗会修士所建的巴洛克式教堂而来。桥另一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是小圣西门教堂,浅绿色的圆顶像小小的万神殿,顶部的免罪天使手指向无尽的天空。我忽然想起罗马圣天使堡穹顶上挥着利剑的天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