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火煲出一世饮食男女

在李安之前,西方人见识到的华人电影,不是历史片里与五千年文明同呼吸的沉重影子,就是呼呼喝喝的江湖儿女。他撬开这块遮住文化沟通的高墙的一点角落,让东西方的空气互相流换,这也许是他对华人电影最大的贡献。

(豆瓣/图)

(本文首发于2015年7月21日)

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第二次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之后,他的生平事例迅速在素爱励志故事的网络上传开了,尤其是他那个蛰伏在家当了六年家庭煮夫的往事,更是让许多怨夫们找到借口:“果然成就一番大事业的男人背后得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能得出这样粗暴结论的人,大约都是没认真在厨房待过哪怕六天的,更没应付过烈火热油之间那些琐碎事儿:竹笋下锅前得先焯水去青涩味,糖醋排骨也得先腌后炖再炸最后炒糖色,煲仔饭想出焦香扑鼻的锅巴就得细火慢候,更别提面食的手感、爆炒的火候、甜咸酸辣的调和。

想一想,六年失业生涯里按耐住焦灼一边继续大量阅读、阅片,一边心平气和的将厨艺练到让岳父母差点投资开店的地步,李安这锅汤绝非几个“贵人”几幅秘笈相助就能煲好的。

我第一次看他那部《饮食男女》的时候,还不知道他这段厨房往事,但片头那几分钟的厨房特写着实惊了我一跳。很少有导演能将煎炒烹炸的拍得那么有日常美(而不是形式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