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二小事件”暴露的隐忧 “孩子认定自己受到伤害就是欺凌”
关于“中关村二小事件”的定性,公共讨论呈现出混乱的状态,凸显了国人对校园欺凌认知的不足,预防及处置经验的匮乏。除了名词之争,亦不能忽视更根本的问题:孩子们究竟怎样才能在学校身心健康地成长?为此,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教育、法律、公益组织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责任编辑:刘斌
关于“中关村二小事件”的定性,公共讨论呈现出混乱的状态,凸显了国人对校园欺凌认知的不足,预防及处置经验的匮乏。除了名词之争,亦不能忽视更根本的问题:孩子们究竟怎样才能在学校身心健康地成长?为此,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教育、法律、公益组织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
从2016年12月8日晚上开始,由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引起,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持续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议题。
在文章中,一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家长称,自己10岁的儿子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欺负,甚至在2016年11月24日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并据此认定儿子受到了同学的“欺凌”。
受到欺凌的同学乐乐(化名)的父亲王先生告诉南方周末,从今年9月份开始,乐乐开始频繁跟他诉说自己经常受同班一个同学言语上、肢体上的攻击和骚扰,并被起外号;课下乐乐可以躲开,但课上因为座位在一起,经常被骚扰,极大地干扰了他上课。王先生曾主动跟班主任、对方家长沟通,“老师表示知道了,要去了解一下,但是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王先生说,后来他再一次向学校要求,希望班主任把两个人的座位调开,“老师说效果好多了,之后的一小段时间,乐乐也没说自己在课上受干扰了。”但是,就在调开座位大概十天以后,就发生了乐乐被扣厕所垃圾筐的事情。王先生告诉南方周末:“我最后悔的就是在孩子第一时间跟我说自己受到侵犯的时候,我没有选择站出来保护他。”
12月10日,中关村二小发表官方回应称:“近期,一起发生在我校三名中年级学生、家长之间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从事发到现在,学校一直在积极努力协调,客观、公正地处理几方家长间的相关诉求和矛盾纠纷。”校方还说,“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
当日中午,乐乐的母亲接到了中关村二小打来的电话,表示可以见面谈。对于中关村二小的声明,王先生对南方周末说,他对自己的话负责,他的要求是:“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保护我儿子不受二度伤害”,“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对方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
在舆论的持续关注下,中关村二小在12月13日凌晨再次发布情况说明,校方基于楼道监控录像,详细描述了事件发生的经过。同时,校方在声明中认为,涉事的三名同学“属于正常的同学关系”,“课上、课下互动交往正常,有互相起外号现象,但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因此学校认为,尚不足以认定该事件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同一天,中关村二小校长杨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校方认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