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里的世界,就在CBD旁边

路边的菜市场、街口的馄饨摊、小卖部和小超市里传来的是流行歌曲《小芳》……行走在城中村时,仿佛时光流转,回到了1990年代的中国城市。

责任编辑:杨昊

2007年11月28日,猎德村位于广州珠江新城中心地带,是广州城中村改造第一村,远处是珠江新城。(东方ic/图)

马尔克斯的名著《百年孤独》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而著称于世。

而中国现实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题材不在小说里,就在我们身边。

“知道”(nz_zhidao)告诉你,“魔幻现实”色彩浓郁的城中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不足两米宽的小巷、密布的“接吻楼”、贴满小广告的墙壁、搭着衣服的凌乱的电线……在城市中心密布的混凝土塔群边缘处,总有一些这样的“苔藓”散落在周围。其中有一些却摇身一变,转而成为了当代中国千万富翁的聚集地。在中国,它们有一个特有的名字——城中村。

城中还有村!!!

错落有致的楼房、宽敞的马路、来往穿梭的车辆是农村人认为城市应有的特征。而微风轻拂金色麦田,牧童骑牛赏落日则是城市人对农村的美好畅想。城有城的格局,村有村的意境。在这种广泛的认知背景下,“城中村”这个把城市和乡村紧密集合在一起的名词,就显得颇有几分魔幻现实色彩。

很多“80后”在小时候被问到有什么远大理想时,“建筑工人”作为辛勤劳动伟大职业代表,无疑是热门选项之一。然而等他们真正长大,却惊讶地发现,他们小时候的理想真的是过于“远大”了——“建筑工人”这一职业已经悄无声息地从中国大地上几近消失了。

从1990年代初开始,成千上万的人从农村涌入城市务工。对于这些收入较低的进城务工人员来说,便宜的租金永远是他们在租房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在城市的发展初期,自然村还散落其间,村民从浩大的务工潮中看到了商机,纷纷把原来一两层高的房子翻修成六七层高的水泥房。为了使房子面积更大,获取更多的租金,村民们甚至会从二楼挑梁出去,独特的“握手楼”、“接吻楼”景观由此形成。有的城中村建筑密度达到70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