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经过的地方一定有故事” 传承粤北山城的长征记忆

八十载斗转星移。粤北的长征记忆如同红军留在民居墙上的宣传标语,日益风化难辨。抢救长征记忆是韶城的当务之急,也是盘活红色文化资源的序曲。

责任编辑:刘斌

红军经过的地方一定有故事,让长征记忆代代相传。(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八十载斗转星移。粤北的长征记忆如同红军留在民居墙上的宣传标语,日益风化难辨。抢救长征记忆是韶城的当务之急,也是盘活红色文化资源的序曲。

已经退休的梁观福今年特别忙。身为广东省韶关市史志办原副主任和韶关文史专家,2016年,这座粤北山城有一项重点工作,落在了他的肩上。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提起长征,鲜有人想到粤湘赣交界处的韶城。这里没有发生惊心动魄的战役,没有见证生死攸关的转折,也没有留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样传唱后世的故事。

“红军经过的地方一定有故事,只是有没有人去讲。”2016年3月,韶关市委宣传部向广东省请示,将市内4个陈列馆、8座红军烈士纪念碑、37个红军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和131处红军遗址遗迹打包成“红军粤北遗址群”,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广东省境内唯一一个以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梁观福被请出山编审材料,为历史把关。

1934年10月25日至11月13日,红一方面军取道粤北,途经韶关市的南雄、仁化、乐昌,行程四百余里,突破了三道封锁线。

二十天匆匆过境,八十载斗转星移。粤北的长征记忆如同红军留在民居墙上的宣传标语,日益风化难辨。抢救长征记忆是韶城的当务之急,也是盘活红色文化资源的序曲。

目前保存在仁化县博物馆里的红军标语。(南方周末记者 谭畅/图)

粤北的南雄县油山镇上朔村,村里陈家祠堂的墙上还原了《红军歌》的词曲,这首歌据考证是在这里开始传唱。(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先从改名开始”

6月正是雨季,国道106线旁,铜鼓岭战斗遗址上,11.99米高的红军烈士纪念碑掩映在青翠欲滴的松柏中。仁化县史志办主任徐诚林举着伞,小心检查着纪念碑底座的《铜鼓岭重修碑记》。一个多月前,他刚组织工人将碑文从白底红字漆成黑底金字,为了看上去更醒目、庄重。

“等(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大张旗鼓开始搞了,肯定有很多人来这里。”徐诚林说。

长征当时不叫“长征”,叫“突围西征”。突围西征前开始前的1934年9月,红一方面军由朱德和周恩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