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中国留守儿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不算最惨,还能更好

享受了与父母同住之福的农村非留守儿童,健康营养与学业状况并不优于留守儿童,但显然媒体关注就少多了,成为一个几乎被媒体遗忘的边缘群体。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苏永通 吕宗恕 李楠 冯飞 何海宁 朱又可 冯翔 戴志勇

2016年1月25日,广东中山某婴儿用品生产车间,杨丽工作的时候,轩轩就坐在旁边用手机看动画片。杨丽是贵州惠水县布依族人,因为舍不得4岁儿子轩轩留在老家做“留守儿童”,从四年前开始,杨丽便一直将儿子带在身边。杨丽这样的母亲也因此被媒体形象地称为“袋鼠妈妈”。(东方IC/图)

享受了与父母同住之福的农村非留守儿童,健康营养与学业状况并不优于留守儿童,但显然媒体关注就少多了,成为一个几乎被媒体遗忘的边缘群体。

要赋予农民工以市民权利。2014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54.8%,但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只有35.9%,差了约19个百分点。这个差距应该抹平。

留守儿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副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背井离乡,去城市、去沿海地区,追求更多的机会、更高的收入与更好的生活。2014年农村外出务工人数16821万。父母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在老家由祖父母照看,或父亲出去打工,母亲留在家里照看子女,都是很常见的情形。

2013年全国妇联课题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称: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

五大风险

学界与舆论界普遍关心留守儿童现象,一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面临下述五大问题/风险。

(1)营养与健康问题。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常常由祖父母作为监护照料者,这些老人往往缺乏营养、健康与卫生常识,加之劣质代乳品与劣质食品充斥农村市场,这些因素令其孙子女面临暴露于营养不良及健康卫生方面的风险之中。

(2)学习与认知问题。照料的老人往往没多少文化,缺乏辅导孙子女学习的能力;年老体衰,缺乏管束孙子女的精力;隔代抚育,往往过分溺爱孩子,缺乏督促孙子女学习的动力,这些因素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学习表现。

(3)心理与性格问题。由于父母言传身教较少及与父母情感交流较少,一些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可能会两极化:或者有孤独倾向、过分敏感倾向与自卑倾向及社交障碍,变得过于内向与孤僻,在学校里缺乏朋友或被大孩子欺凌,或者因为缺乏管教而变得非常任性,叛逆心理特别强,甚至有暴力倾向,成为欺凌者。

(4)行为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管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形成正确、正常的道德观念,成为问题儿童,乱纪、行为失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5)安全问题。留守儿童往往由祖父母照料,老人精力不足,令他们暴露于各种人身安全风险中,每年媒体报道的留守儿童溺水、交通事故层出不穷。因为生源持续减少,农村中小学在不断减少与合并,学校离家越来越远,提高了交通风险。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缺乏照看的留守儿童更容易成为刑事犯罪受害人,留守儿童被拐卖、被杀害,留守女童被性侵的案件时有发生。

照料与生存资源的权衡

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心一般是问题导向的,多少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基本假设:“留守儿童是农村中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