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在争议中极速前行

这一年,专车风生水起,传统出租车市场的平静被彻底打破。滴滴与Uber、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出租车公司及主管部门,三方博弈正酣。数据统计发现,包括Uber在内,专车已为中国至少3亿用户提供出行服务。

责任编辑:李梁 姚忆江 苏永通 吕宗恕 何海宁 聂寒非 顾策 肖华 冯禹丁 冯翔 吕明合 朱又可 李晓婷 袁蕾 史哲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这一年,专车风生水起,传统出租车市场的平静被彻底打破。滴滴与Uber、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出租车公司及主管部门,三方博弈正酣。数据统计发现,包括Uber在内,专车已为中国至少3亿用户提供出行服务。

2015年4月15日

●全国专车“第一案”在山东济南开庭。

2015年10月8日

●滴滴快的获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牌照。

2015年10月30日

●上海市交委否定存在“政府管平台,平台管专车”的“上海模式”。

2015年11月10日

●网约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窗口关闭。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2015年,专车改变了不少人的出行方式。

这一年,围绕专车展开的补贴大战、监管新政,专车、出租车、司机、乘客、专家学者、交管部门,以及海内外资本,都参与其中。

专车不仅在公交地铁出租车之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行选择,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市场化方式满足了多层次的出行需求,不同级别和定价的车型选择,共享经济模式下的顺风车、拼车,高峰时段加价叫车模式,让最有需要的人获得有效的市场供给,提高了城市交通出行的资源配置效率。

然而,专车却一直在争议中前行。

2015年1月8日,交通运输部首次对专车表态,直接使用了&l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Irene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