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礼物”含金量有多高
中国对非援助对非洲国家带来的最大礼物可能并非具体的项目,而是中国自身的发展经验。“中国自身的试验已经让上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他们相信投资、贸易和技术是发展的手段。”
责任编辑:聂寒非
中国对非援助对非洲国家带来的最大礼物可能并非具体的项目,而是中国自身的发展经验。“中国自身的试验已经让上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他们相信投资、贸易和技术是发展的手段。”
2015年的中国系列重大外交活动以“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收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将免除非洲有关最不发达国家截至今年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并承诺将向中非未来3年的10大合作计划提供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这一数字是三年前中国承诺对非洲资金支持规模的3倍。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略带醋意,称中国自身经济放缓、今年对非投资额大减的背景下,慷慨地“再次挥动对非援助的大手笔”。
从1956年中国开始对埃及援助开始,“援助”始终是中非关系的关键词之一。时至今日,不少中国人印象中,中国对非洲的援助还停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时中国开展“勒紧裤腰带”式援非,尽可能多地为“同一阵营”的非洲提供技术人员和物资援助,甚至将国内紧缺的钢材等建筑材料运往非洲,用于修建铁路等基础设施,不计成本,不求回报。
仔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对非援助,早已不全是人们想象中的“纯政治需求主导下的全额赠送”。改革开放后,中国从“情感/意识形态主导型”的援非进入“理性援非”阶段,资金援助中无偿援助比例下降,贴息贷款和政策性补贴援助比例不断上升。
近20年来,中国进入“机制化援非”阶段,救急也救穷:一方面不断扩大在干旱、传染病疫情等紧急情况下和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的援助规模;但另一方面,援助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企业参与转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