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谍影 “地理密探”在行动
非法测绘者通常打着旅游、探险、生态环境考察、考古、学术研究、经济合作的旗号。测绘工具很隐蔽,一部高精度手持GPS 接收机“可以装在裤兜里”;测绘的手段也更为隐蔽。
责任编辑:姚忆江 助理编辑 温翠玲
非法测绘者通常打着旅游、探险、生态环境考察、考古、学术研究、经济合作的旗号。测绘工具很隐蔽,一部高精度手持GPS 接收机“可以装在裤兜里”;测绘的手段也更为隐蔽。
2015年10月底,大雪尚未来临,吉林省长白县村民尹刚在田间辛苦地劳作。短暂休憩时,视野中出现了一名手持望远镜的男子。
“四处张望,鬼鬼祟祟的。”尹刚立即向驻军某边防连报告。军方派出的执勤人员盘查该男子发现,他不仅持有外国护照,还携带一部高倍望远镜,相机中储存着当地多数军事设施的照片。
人赃俱获,一起间谍案浮出水面。
谍影重重
当天晚些时候,在该名外籍男子的内衣口袋中,国家安全局工作人员又查获一张即将完成的手绘边境兵力部署图。
事发“东北亚局势的心脏地带”。长白县北依长白山主峰,左临鸭绿江,与朝鲜山水相连。中朝两国的军事部署,特定时空内的土壤与空气,也都被认为极具情报价值。
正因如此,有一群“地理密探”逆流而来。他们甚至对从图们江对岸刮来的风进行秘密采样,希望能从大气中捕捉到放射性物质,进而分析核试验的整体水平和相关的技术细节。
距离核试验场最近区域的泥土,也一度被“地理密探”竭力获取。韩国《朝鲜日报》2013年2月26日的一篇报道直言不讳,“核试验场附近的泥土,成为美日韩谍报战激烈争夺的目标”。
一江之隔,足以管窥对岸的“神秘国度”,1300多公里长的中朝边境线上谍影重重:潜伏、刺探、拍照、加密、发送,类似影视剧中的情节不时地上演。
漫长的中朝边境线上,各方人员为何偏爱“丹东”?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超认为,丹东与朝鲜一步之隔,是中朝两国重要的经贸口岸,边贸人员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